自1901年生,至2001年亡,张学良100岁的人生里,共有三段婚姻。
四子一女是张学良所有的“财产”,但是身为唯一独女,张闾瑛却是“伤父最深”。
张学良苦心挑选良婿,张闾瑛说“不嫁,宁愿嫁与布衣”。
而在父亲毫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她却在1941年与人完婚,女婿与岳父的初见直接被拖至1961年。
精通六国语言,为何偏在礼数上不周?又是怎样的原因,使得张闾瑛下定决心嫁给布衣?而她的新婚丈夫究竟又是一位怎样的人?
父母之命的门当户对真的就是婚姻的正确答案么?
张闾瑛不这样认为。
因为在她的家族之中,父母的爱情就是指婚的“悲剧”,也是封建守旧思想的牺牲品。
祖父为母亲找了一位佳婿,但是母亲的一生却并不幸福,并且屡屡为自己的婚姻破戒,做出一次又一次的让步。
父亲对母亲的感情是相敬如宾,但其中却没有掺杂爱情。
张闾瑛之前不懂,只觉自己的父母是恩爱有加,但是在看到父亲与赵家四小姐赵一荻的相处之后,她才看到了什么是相爱之人眼神里散发出来的光。
没错,她的父亲就是张学良。
身为膝下长女,张闾瑛的成长之路不乏宠爱,但是在其成年之后,沉重的父爱却着实让她有些招架不住。
因为张学良为她说了一门婚事。
男方是旧时中华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儿子,名为孔令侃,出身名门望族不说,长相也是一表人才,是很多媒人哄抢的对象。
对其甚为满意之人包括着张闾瑛的父亲张学良,但却并不包括她自己本人,即便她自始至终都并未与孔令侃有一面之缘。
也正因两人并未自己接触,而是双方父母的“情投意合”,所以才触动了张闾瑛的逆鳞,甚至说出了“要嫁就嫁布衣”的言论。
张学良生气极了。
虽然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昏庸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是在婚姻这件事情上,很多大家还沿袭着古代的“强强联合”。
儿女的婚姻是二人的大事,但却同样也是两个家族对未来发展的考量。
前来张家洽谈事宜的孔祥熙对张闾瑛“一见钟情”,指明向张学良提婚,希望其能与自己的儿子结成良缘。
能与这样的大家族结为亲家,张学良自是不会排斥。
但是张闾瑛的反对态度,却让他在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觉察到父亲的动摇,张闾瑛为了婚姻自由,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您和母亲的婚姻幸福与否,您的心中有数,难道你真的要眼睁睁的看着我步入母亲的后尘吗?”
杀手锏果然奏效,张学良沉默了,因为在他和张闾瑛母亲于凤至的婚姻中,张学良确实心中有愧。
而他和于凤至的婚姻也正是父母之命下的媒妁之言。
出生在1897年6月7日的于凤至,自生下来就站在优于旁人的起跑线。
她的父亲是知名富商于文斗,在战火飘摇、民不聊生的时代,于凤至不仅吃喝均有长工照料,还顺利进入奉天女子师范院校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
于文斗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打开自己的眼界,但是在女儿拒绝与张学良的婚约之后,于父一度后悔自己将女儿送入学堂的决定。
因为这纸婚约,张于两家早在1908年的时候就已经定下。
那一年,于凤至11岁,而出生在1901年的张学良只有7岁。
在动荡岁月,兵权就是一切,而身为军阀的张作霖自是有这个实力。
为此,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想要与张家攀上关系,虽然于凤至是有名的才女,难道张作霖就因此将这项“殊容”给了张家?
当然不是。
其中的功臣是于凤至的父亲。
1902年之前,清政府屡屡割地赔钱求和,国库已经渐空,而身为太后的慈禧却丝毫没有今昔不同往日的觉悟,而是在花销之上依旧大手大脚。
清政府需要钱,除却增加百姓的税收之外,还让一批伤人在东北开耕种植粮食。
于文斗是其中之一,但却是最不幸的那一个。
因为他分到的土地与内蒙古很近,而当时的内蒙古首领却对清政府开垦荒地的活动多有怨言,多次出兵搅合。
清政府派出的剿匪之人就是张作霖,而在此期间,于文斗也和张作霖结下了深厚情谊。
后来,张作霖走上军阀之路,于文斗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双方本着亲上加亲的想法,定下了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事。
可他们却疏忽了,世间最不能强求的就是感情。
张学良不满父亲的“强拳”,但是在绝对的父权之下,他却不得不接受。
而接受过先进思想教育的于凤至也不愿接受父亲把自己的婚姻当做家族的筹码,但却抵不住父亲的坚持,只能作罢。
就这样,“郎不情妾不意”的二人在1916年的8月,举行了婚礼。
可是在婚后,夫妻二人却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君子协定:人前相敬如宾,伪装恩爱模样,人后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互不打扰。
彼时的张学良是一心扑在武术之上,婚后的生活没有甜蜜,但却也多出了一丝普通的温情。
而在悄然之间,于凤至对张学良的感情却发生了变化。
张学良在工作上的踏实认真,瓦解了她心中自恃对其顽劣的判断,而相处之时张学良的礼让有加,也让于凤至的心出现了感情的悸动。
其对待三子一女的态度,也让于凤至多次感慨自己嫁对了人。
在朝夕相处之间,于凤至心中的隔阂彻底消散,而在1928年的事件发生之后,她对张学良的感情又多了一丝心疼。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因为不满张作霖未能满足日本进一步在中国的进犯之心,在其归奉的必经之路—沈阳皇姑屯车站埋下炸药,毫不知情的张作霖因此亡命。
父亲因贼人的蓄意离世,张学良的心中自是悲痛不已,但是各路贼人依旧虎视眈眈,张学良只能将悲痛藏在心中,扛起父亲在东北的大权。
身为贤内助,于凤至时常陪伴在他的身侧,陪他一同度过难捱岁月,维稳东北的局势,为张学良的政治生涯添彩。
这是二人难得的亲密时光,但是在张学良的心中,于凤至也始终不是自己的爱人,而是一个知心大姐姐。
张学良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却绝对不会上升至感情。
但对于张闾瑛,张学良却是极好的,就连已故的张作霖,对于这个孩子也是疼爱有加。
张闾瑛的满月酒,张作霖直接大摆宴席,就连有幸见到的人都能讨得一份喜酒喝。
而身为孩子的父亲,张学良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便天天忙到脚不沾地,可只要一得空闲,他便会将年幼的张闾瑛抱在怀中。
等到张闾瑛长大之后,于凤至便开始对女儿进行启蒙教育,而她也却是这块料。
晦涩难懂的辞藻在她年幼的时候就已经知悉,而在1931年的时候,《大亚画报》更是直接专门刊登了张闾瑛的靓照。
少帅之女、东北千金、知名才女都是舆论赋予张闾瑛的头衔,她本应快乐,但却不是。
因为于凤至,但“罪魁祸首”却是赵一荻,一朵插在张学良心尖上的玫瑰。
1927年的春天,张学良在天津蔡公馆的舞会上与赵四小姐相识,目光交汇的电光火石,让他瞬间坠入爱河。
自此之后,他们会一同去香山饭店的高尔夫球场打球,也会在夏天一起去北戴河避暑。
张学良与赵一荻创造了独属二人的许多浪漫回忆,而独守空房的于凤至拥有的却是无尽落寞。
每当张学良回家的时候,便是于凤至最高兴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有了红颜知己,但只要张学良不带回家,于凤至都能劝自己视而不见,不闻不问。
“凤至,赵四小姐怀孕了,我想把她接回府里照顾”。
某天回家的时候,张学良带回了这个意外之喜,赵一荻多么想要拒绝,但是考虑到赵一荻怀有身孕,的确需要人照顾,于凤至还是点头同意了。
身为一家之母,于凤至不仅要照顾打理一大家子,就连丈夫的新欢,她也要照顾。
母亲的隐忍和委屈,张闾瑛通通看在眼里,也由此埋下了对包办婚姻的深恶痛觉,甚至对婚姻都产生了悲观的态度。
陶鹏飞的出现抚平了张闾瑛心中的这道伤。
他没有突出显赫的家境,但却有着一颗赤忱勇敢的心。
张闾瑛第一次见到陶鹏飞是在英国,两人同在此处留学,是经过好友的牵线搭桥才有了第一次的正式交往。
在那段时间里,张闾瑛的精神状态很不好。
因为张学良出事了。
外部的势力对神州大地是野心勃勃,但是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置外患于不顾,置民族大义于不管。
战争一触即发,为了促成国民党联共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1936年的12月12日发动兵变,逼迫蒋介石达成合作。
因为受制于人,蒋介石只能同意,但是在张学良遵守约定还其自由之后,蒋介石却立即将张学良软禁在南京。
而于凤至和两个儿子及张闾瑛因为不在国内,所以幸免于难。
可正因不在身边,所以才更觉无力。
于凤至每天都哭,而张闾瑛的内心也很是着急。
虽然一直有人劝诫其蒋介石会因为忌惮张学良的势力而不会对其怎样,但张闾瑛的精神却也一直不好。
可陶鹏飞出现之后,他会每天陪在张闾瑛的身边,耐心的劝解,在其情绪崩溃之时,他也会恰时的给予张闾瑛一个鼓励的拥抱。
但对于张闾瑛,陶鹏飞的情绪也不仅是心疼。
头脑聪慧、精通七国语言、拥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都是张闾瑛身上的闪光点,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确信张闾瑛就是与自己灵魂最为契合的那一个,所以他愿意全心全意的对她好。
真心换来真心,张闾瑛也在1941年的时候,和陶鹏飞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家长的主位之上,坐着的只有于凤至一人,但是在国内的父亲,始终是张闾瑛心中的牵挂。
战争纷乱之际,是张学良立即联系1934年前往意大利留学的张闾瑛,让其迅速前往英国,在极大程度上避开了纷连的战火。
对于父亲,张闾瑛充满了感恩,在得知父亲是被蒋介石扣押之后,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努力。
但是蒋介石藏的实在是太过隐蔽,并且一旦暴露之后,张学良的监禁点便会再次更新。
“神龙见首不见尾”被蒋介石算计的是明明白白,可在1961年的时候,一封来自中国台湾的邀请函却被送到了陶鹏飞和张闾瑛夫妇的手中。
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即将召开,蒋介石吩咐人请来一些知名人才参加,或许是负责之人疏忽了张闾瑛的身份,寄给了她这张邀请函。
但无论如何,张闾瑛拥有了正当的理由,于是在1961年回国之后,她便立即向台湾当局申请与自己的父亲会面。
蒋介石得知之后勃然大怒,并且毫不留情地说出了拒绝。
可是已经踏在距离父亲最近的土地之上,张闾瑛便不会轻易作罢。
于是她找上了蒋介石的多年好友张群,已经成家立业的他知晓亲人分别的痛苦,于是做了个人情,帮了这个忙。
张群的面子,蒋介石还是要给的。
于是张闾瑛这才有了和父亲一个多小时的会面机会,27年未见,小姑娘已经成家立业,而意气风发的张学良也因蒋介石的贪婪暗淡了少时的光芒。
父女二人相拥哭泣,而在临别之际,张学良更是将张闾瑛的手放在陶鹏飞的口中,说出了一句“我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恢复自由,我女儿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对她好”。
当局的严格限制让思念之情被无情斩断,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之下,张学良却终于在1990年的时候恢复了自由。
父亲重获自由身,张闾瑛每年都会飞回台湾探望,而后不久,又将他接至美国,妥帖照顾了近十年。
至2022年,张闾瑛也已是一位106岁的老人,但在她的身上,变老的好像只有容颜,她的精神世界依旧富足,且永远生意盎然。
她将自己的生活活成了理想的模样,而这份难得的勇气也值得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