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战争中的不可预见性,优秀的指挥员必备两大要素:第一,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具有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
能够发现微光,是智慧;敢于跟随微光前进,则是勇气。只有战争才能真正完成这样的识别,才能激发出军人在和平时期无论多么周密的审查筛选也难以发现的潜质。
举一个我军指挥员的例子:韩先楚。
韩先楚没有读过《战争论》,也不知道克劳塞维茨这种理论,但他绝对是一个在黑暗中可以发现微光并且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的我军杰出将领。虽然对他的宣扬不是很多,但在1955年我军授衔的上将中,他的作战效能最为突出。许世友也讲过,最佩服韩先楚。1950年海南岛战役,如果没有韩先楚“一意孤行”的决心,现在哪里会有什么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啊,什么到海南买房子、到三亚晒太阳,想都不要想了。
当年海南岛战役发起的时候非常危险,离朝鲜战争爆发非常近了,而当时我们不知道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要爆发、6月27日美军第七舰队要割断台湾海峡。如果我们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不能拿下海南岛,美军同样还会割断琼州海峡。那么我们今天面对的不仅仅是台湾问题,还要加上海南岛问题了。我们真是从险境边缘走过来,擦着边走过来,这主要是韩先楚这样的战将积极求战的意识和毛泽东、林彪对这一风险作战方案的有力支持,使新中国避免了一场几乎难以避免的灾难。
韩先楚(1913.02-1986.10),开国上将,40军首任军长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从正在访问的苏联发回电报,通知海南岛作战前线的将领,作战计划推迟,“争取于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原定春节前后解决,但由于1949年10月三野攻击金门失利、11月攻击登步岛失利,两次渡海作战失利,损失不小。有鉴于此,毛主席特别指示四野打海南岛要特别注意,渡海登岛作战跟过去国内战争完全不一样,要特别谨慎,等登陆艇到,不要着急,所以作战计划推迟。
1950年2月1日,叶剑英领导的广东军政委员会开会,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宣布战役发起时间推迟至6月份。这就向危险极大地靠近了,但是当时我们并不知晓6月25日朝鲜战争要爆发。
2月9日,邓华任司令、担任主攻海南岛的15兵团报告军委,“以争取1950年完成任务为原则”。基本意思就是6月份不一定行,年底之前解决就不错。广东军政委员会推迟到6月份作战的设想都很危险,更不用说15兵团要推迟到1950年底了,真到那个时候,肯定黄花菜都凉了。
问题是我们谁也不知道朝鲜战争即将爆发。毛主席都不知道,更何况我们这些前线指挥员。毛主席一直到1950年5月金日成访问北京才知道他们要行动。一开始我们中国人都不知道。
15兵团的两个军——43军和40军,对作战时间推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43军军长李作鹏回去按照上级要求传达到团以上主官,作战时间推迟;兼40军军长的韩先楚没有按照上级要求传达,把推迟作战指示压在军里,要求部队依然照原定的3月底前完成作战准备。韩先楚这样做是违反上级党委规定的。规定要将指示传达到团以上主官,韩先楚一个都不传达,就军党委少数人知道,部队不传达。当时15兵团致电军委:“我们意见,以购买登陆艇为好,争取买100艘,有可能则买200艘,每艘平均20万港元,共4000万港元”;“渡海作战为新问题,困难很多,但还有办法,目前主要是钱的问题”。
但韩先楚则认为不是钱的问题——我们今天难道不也是这样,动辄就是装备问题、经费问题——韩先楚认为不是钱的问题,不是装备问题。3月20日,韩先楚致电15兵团及四野司令部:“主力渡海登陆作战估计无大问题。”主动请战。为什么要这样?4月份的季风是顺风顺水,一旦错过,就只有9月份的季风了,间隔五个月。韩先楚不知道朝鲜战争要爆发,但他感觉错过4月份季风要等五个月,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夜长梦多,所以能早一些一定要早一些。当然他也把问题看简单了。毛主席要求推迟,四野司令部的林彪同意推迟,广东军政委员会的叶帅要求推迟,15兵团司令邓华要求推迟,四级领导在上面,韩先楚一个军长说要打就打了?所以电报上去不见回音,无人理睬。
3月31日,韩先楚以40军党委名义致电15兵团,“大规模渡海作战条件已经成熟”,照样没人理睬。到4月7日再发电报的时候,40军政委都不愿与他连署了,韩先楚自己署名,分别致电15兵团、四野、军委,要求立即发起海南岛战役,“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他一个军就能把它打下来!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建议,最后甚至越级建议,强烈表现出韩先楚求战之咄咄逼人。
当然韩先楚也不是简单的鲁莽,你看他的电报同时致15兵团、四野、军委,他知道兵团肯定不同意,军委在没有前方同意时也不好越俎代庖,他主要是发给在武汉的林彪,先说服林彪,再通过林彪说服毛主席。他抓住了指挥的要害。韩先楚当时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积极求战呢?像我们今天拍电影一样,全军将士欢呼雀跃,决心书请战书一大堆吗?不是。当时40军也是牢骚怪话满天飞,很多干部说:“韩副司令,你就干15兵团副司令多好,兼什么40军军长呀,你这一兼,我们都要跟你革命到底——革命到海底去了。”
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四野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别的部队都在转业复员,干部到地方当乡长、镇长,回去结婚、生孩子、过日子,这支部队还在打仗,很可能要牺牲在黎明时刻,最后一拨儿倒下的很可能是他们。而且渡海登岛作战前面没有胜利的例子,金门登岛作战,三个团上去,结果全部牺牲;登步岛作战损失也不小,连登步岛都没拿回来。这些事实对官兵影响不小,感到牺牲的可能性很大,想往后推,等好装备来。部队笼罩着强烈的畏惧渡海作战情绪。
这种情绪不要说一般的官兵,40军参谋长宁贤文的自伤更是明证。他说“特务把我打伤了”,但警卫员说:“我保证我的首长不被特务打伤,但他怎么伤的,我也不知道。”宁贤文这位40军的虎将,在韩先楚当第三纵队司令的时候,是下面三个师长之一,三个师长中优先提到参谋长。但这员虎将在大海前、在登岛作战前打怵了,拿石头自己把自己砸伤,想躲避战斗,不上前线。尤其是宁贤文看见毛主席的指示电报,认为金门作战失利的很大原因就是师指挥班子没有上去,上去的三个团各自为战,最后统一协调也不是很好。
毛主席要求,海南岛作战要吸取教训,第一拨儿登岛部队军指挥班子必须上去。宁贤文明白,韩先楚军长积极求战,自己又是军参谋长,毛主席要求军指挥班子第一拨儿要上去,那么自己肯定得上去。他害怕了,把自己弄伤,最后被撤了40军参谋长的职务。大战在即出这样的问题,对部队能没有影响?韩先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仍然积极主战,强烈主战。我们从来不否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更不能否认关键时刻领导者是中流砥柱。没有这样的中流砥柱,听大家的意见,听班子的意见,听群众的意见,大家都说不打,领导也觉得不能打,都要推迟,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过去说过,万幸有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今天还要加一句:万幸有韩先楚这样的战将。
4月10日,中央军委下达大举强渡作战命令。韩先楚的电报说服了林彪,林彪说服了毛主席,通知四野15兵团立即实施。4月16日,海南岛战役开始。43军因传达过作战时间推迟,大家都松下来了,已来不及做好准备,船也不够,水手也不够,第一拨儿只能凑一个半团登岛。40军因韩先楚事先不传达,各级不知道作战计划推迟,都在抓紧准备,结果第一拨儿六个团登岛,韩先楚率先登岛。军的指挥班子里他第一个登岛。
挑选第一拨儿登岛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时候,韩先楚自己讲也算伤了心。都是过去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那一刻好像有很多干部他都不认识了。他把眼睛扫到哪里,那里的人就把脑袋低下来,回避他的目光。很明显,他们都不想第一拨儿上去。金门作战第一拨儿上去的一个都没回来,这种阴影不可能不影响海南岛作战。没人报名,韩先楚第一个报。4月16日海南岛战役开始,第一拨儿上船、第一拨儿登岛的军事主官,就是15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政治主官是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登船的时候,我们有的团干部说忘带了东西,有的说下去上个厕所,船发了,也不见他们回来。
越看这种现象,你越能知道韩先楚坚决求战、率先登岛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后来登岛作战进展神速,很快海南岛全境解放,原来没登岛的全上去了,照海南岛解放纪念照,密密麻麻站了很多人。40军117师师长邓岳气得要死,说,一照相,这些人就都来了,还好意思站在前面。邓岳不照,不愿跟这些人一起照。韩先楚说:“老邓啊,照吧,胜利了,大家都好,照照照。”韩先楚从来不计较这些,胜利了,大家都好,过去的事就过去,不再计较。一句老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韩先楚不屈不挠的果敢,使新中国成功回避了一次险境,实现了当局也不迷。
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6月27日,第七舰队隔断台湾海峡。
这是多么危险的历史节点,充分展现军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可贵。对海南岛作战,我们惯常的总结是,军委领导正确,前方部署得当,部队作战英勇。里面的精彩点在哪里?胜败的转折点、枢纽点在哪里?人的作用在哪里?主官的作用在哪里?主官的意志在哪里?还是林彪讲的那句话:“战术有千百条,头一条就是肯打。”离开了“肯打”,纵然理论妙笔生花,也全是白扯。离开“肯打”,一切皆空。
而韩先楚的最大特点就是肯打,如林彪所说,是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心。一名指挥员,一名将军,若是没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心,而只有强烈的要求提拔的企图心,绝对不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和将军。韩先楚作为我军的杰出战将,你看他,脱掉军装就是一个农民,这是他的本色。这些农民出身的将领,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熔炉中熬炼成战效能非常高、战场感觉非常好的杰出战将。看看他的战绩:
1946年5月,发起鞍海战役,开创东北敌军一个师战场起义先例;
1946年10月,参与指挥新开岭战役,开创东北战场一仗全歼一个师战例;
1947年3月四保临江,开创一仗全歼敌一个精锐师又一个团;
1947年冬季攻势作战,奇袭威远堡,开创长途奔袭敌主力战例;
1948年至1949年,参加辽沈、平津、衡宝、两广战役;
1950年4月,推动海南岛战役提前发动并率先登岛;
1951年1月,指挥志愿军三个军突破“三八线”,占领汉城。
现在手机微信上有个段子,说一个老者到了汉城——今天叫首尔了。有人问他以前来过吗,他回答说来过。又问:“护照上怎么没有记录?”老者答:“上次老子是开坦克来的,不用护照。”
这是个段子,讲的就是志愿军第三次战役,韩先楚率部占领汉城。1950年12月的第二次战役中,韩先楚指挥带领38军勇猛穿插追击,迫使美第八集团军军长沃克中将翻车身亡。沃克是美军著名将领,曾在欧洲战场出任第四装甲军军长,以迅猛强悍出名,获得“猛狗”称号。朝鲜人民军说沃克是他们打死的。美国人回忆是志愿军追得太紧了,撤退时吉普车被挤翻沟里,沃克是翻车摔死的。
韩先楚是这样的杰出将领,后来很多人采访他,请他讲作战体会、制胜要点。
他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任何理论羁绊,所以讲得非常实在,就是一句话:“对手不知道我的厉害。”
多么强有力的语言!背后支撑的是多么强有力的个性!我们今天的将军,如果只是说“对手不知道我的温柔”,“对手不知道我的和谐”,“对手不知道我的顾全大局”,还算真正意义上的将军吗?当年汉高祖刘邦感叹“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韩先楚就是这样的猛士。韩先楚从朝鲜战场回来,毛主席要他到福州军区当司令。他不想去。福州军区是三野的部队,他不熟悉,没有指挥过。
毛主席说,不想去也要去。毛主席就是要把一个解放海南岛的人放在福州当司令,让台湾方面看看,打下海南岛的人,现在到了他们当面。这就是领袖的用人方略。你说威慑仅仅是一些兵器吗?仅仅是东风-316、巨浪-27、东风-218吗?在这里我们看到,指挥员也是威慑,人也是威慑。毛主席把韩先楚放在福州就是威慑,这真是指挥员的最大效能、最高荣耀。
军旅作家朱苏进写过一段十分深刻的话,描述类似韩先楚这些将军:“差不多都是被苦难所逼,被迫扯起战旗,投奔共产党闹革命,他们是别无选择而后成大器。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求生,而不是为了出仕为将才慨然从戎的。这就使他们的戎马生涯带有以命相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彻底性。在他们身上,浓浓地聚集着东方的、民族的、党性的、血缘的精神内涵。必须深刻地理解他们,研究他们,欣赏他们,然后才可能正确地继承他们。”
这句话多好啊,“别无选择而后成大器”。我们今天的选择太多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们选择太多,退路太多,我们难成大器。他们背水一战,他们一意孤行,他们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他们终成大器。今天我们讲军事教育、军事训练,要研究和关注过去那些人是怎么冲杀出来的,这是我们今后取之不尽的财富,是我们的军事教育取之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