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农业品牌化”助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医农业”具有创建世界级品牌的基础。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品牌农业的发展。 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区域公用品牌创意的“富集地”,源于文化的品牌创意是经典的、永恒的、可持续的。 中医发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医和农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两大行业,“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的提出是中医和农业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对两个领域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 中医农业”、博大精深;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与时俱进、久久为功。实施“中医农业”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 “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农耕文化和中医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必将会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农业品牌 。
二,“中医农业品牌化”助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
(一) 专家表示: 发展中医农业有以下重要作用:
1、是带动农业产业的创新性振兴。发展中医农业的核心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重要抓手。中医农业、中医文化,是中国农业和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现阶段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和创新点。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通过中医农业的原理和方法,在中国10%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中发展生态农业计算,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将高达一万亿元以上。
2、中医农业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找到一条新路。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种养加,特别是大力培育大型中医农业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龙头企业和一大批地方优质中医农业品牌产品,可快速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我国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的振兴找到新的突破口。
3、中医农业通过重点项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技术推广等方法,帮助我们国家现有大批从事中医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实现科学化、规模化。进一步促进我国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增效。
4、发展中医农业可减少化肥、农药等石化产品的使用量,据典型调查,发展中医农业,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一半以上,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品开支百分之二十以上。有效地促进我国基本农田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5、“中医农业”土壤修复剂和功能肥能够让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沉积在土壤里的污染分解,让重金属钝化,同时还可以平衡土壤酸碱度,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修复土壤团粒结构,让退化耕地资源在开发中修复,在修复中开发。
(二)自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章力建研究员和朱立志研究员等2016年10月20日在中国农科院院网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并逐步创立了中医农业理论体系、科技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以来,中医农业产业经济、中医农业功能产品与功能农业,以及中草药兽药、中草药农药、中草药饲料助剂、中草药肥料助剂、中药肥、中草药与其他生物双向化感效应与应用、中草药土壤改良剂、中草药除草剂等领域,已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生态农业(中医农业)热门学科体系。 专家介绍: CNKI期刊论文搜寻结果(及相关测算)显示,有关“中医农业”的论文已有10000余篇,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中约有数十万科研人员在进行“中医农业”相关研发项目,并有150多万家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生产程序中应用“中医农业”思维和技术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料。据有关机构典型调查发现,中医农业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50%以上,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品开支20%以上,有效促进农产品提质高效生产和基本农田的生态环境改善。
(三)这些年来,“中医农业”各种投入品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了显著成效。以其中三种"中医农业"系列投入品为例:2019年,在26个省(市、自治区)相关区域52万亩共34种农产品生产中施用,普遍表现为优质高产、生态安全、色香味全、功能性强、保鲜期长、抗逆性好并且生产成本有所降低等效果。同时,“中医农业”投入品土壤修复剂能使土壤团粒结构、微生物群落和有机质含量得到明显提升。 其中,专家介绍: “中医农业投入品”(以“99植宝”系列投入品为例)经过近20年在全国20多个省市农业生产中的实践证明: (种植业)增产可达10%一300%(分植物不同),减少化肥用量70%一100%,减少农药用量80%一100%,让农产品达到绿色、欧盟标准,还可用“中医农业投入品”系统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土壤质量、保障植物健康生长,防控的植物(农作物)病害包括: 棉花枯黄萎病、柑橘黄龙病、枣树枣疯病、猕猴桃溃疡病、香蕉巴拿马病、橡胶死皮病、烟草花叶病毒病、马铃薯、花菜、油菜、西瓜病毒病等世界性植物(农作物)病害难题。
三,工作建议:
(一),当前,“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全力支持(助力)做好项目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特别是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多年来,“中医农业(产业)研发团队”在我国西南石漠化地区、东部盐碱化地区、西部寒旱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及广阔的草原地区将“中医农业”植入当地传统农产品生产方式中,形成了“中医农业”技术方法集成思路在上述地区推广模式的大量经验和成果。以这些经验和成果为基础,充分发挥中医农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有效衔接中的作用,实施当地特色的中医农业(名优特)产业与当地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助力推动上述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创建世界级农产品品牌为目标,积极探索把“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植入到示范区农业项目的农产品生产程序中,和农业数字化优势互补、集成创新,进一步优质高效地提升项目区的名特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并注重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改善。 在有关项目实施中,要把“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中草药产业及中医农业农产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并形成“中医农业数字化应用系统”。
该 “中医农业数字化系统"研发、推广和实施将由相关专家团队负责,“系统”中的“精准诊断、精准配药、精准治疗”原理方法将在各地“名优特中草药”产业化及″中医农业农产品”一、二、三产融合并高产增效发展中发挥创新性作用。
(三) ,在我国北方,有一块区域叫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牧区和农区的过渡地带。
长期以来,由于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该区域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百姓增收致富难度提升。
当前,要与时俱进地应用“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提高当地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改善产地环境质量,将为当地(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化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四),在贵州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西南地区相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中医农业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该项目将根据上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筹建进展依次开展。
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参训考试合格人员都发给“农业农村技术人员岗位能力证书”,日后将由培训单位提供“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相关的全方位服务。
(五),当前,中医农业产业发展效益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中医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医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六),筹建“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医农业研究院。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地区中医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对引领全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专家表示 : “中医农业品牌化”将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为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重要的创新性贡献。
(章力建 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中医农业首倡科学家、研究员、博士、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