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铁路旁种树,是一种什么体验?

坐火车穿行在沙漠

你注意过铁道线两边的植被吗?

在沙漠里种树是一种什么体验?

今天

小编就给大家讲讲

为什么要在沙漠铁路旁种树

临策铁路

全长768公里的临策铁路东起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至阿拉善盟中蒙边境策克口岸,穿越乌兰布和、亚马雷克、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大部分地段全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沿线有400公里处于无人区,沙害地段超65%。

近年来,铁路部门科学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全力确保沙漠铁路行车安全和运输畅通,更好服务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铁路特色防沙治沙之路。一条条沙漠铁路变身绿色长廊、安全长廊,呈现出一派“绿进沙退”的生动局面。在临策铁路线上共有12个治沙工区,农垦四团治沙工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是离临河站最近的一个。

他见证了13年治沙成效

在农垦四团治沙工区共有12名铁路治沙人,共同守护着近100公里的铁道线。他们日常负责维护线路两旁植被和护防沙网格,如果赶上特殊天气,则需对线路进行巡查。

今年59岁的燕怀平,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临河运营维修段治沙桥隧车间的一名治沙工。1985年,他退役后来到铁路,经过几次岗位调整,来到了农垦四团治沙工区。

燕怀平说:“以前我在包兰铁路负责沿线治沙工作,因为治沙经验丰富,临策铁路开通后,我便调到这里继续负责治沙工作。记得临策铁路刚开通时,这里时常有沙害侵限的情况,经过多年治理,现在很少出现因为沙害侵限影响铁路运行的情况了。”

在这里,一年有9个月是大风天气,风力最大能达到8级以上,人都站不稳。

遇到沙害时,燕怀平和工友们要上道巡线。在100多公里的铁道线上,他们每两个人一组,分头行动,一人负责瞭望线路,一人负责记录沙害情况。待大风停止,他们立即上道清扫沙子,一铁锹一铁锹地把钢轨间的沙子铲出铁道线。

临策铁路刚开通时,大风天气经常把沙子刮上线路。燕怀平和工友们常常是上午刚清理完沙子,下午又要重复相同的工作。而现在,有了植被和防沙网格对沙子的阻拦,这种情况明显减少,治沙成效显著。

临策线同一区段沙害治理前后对比

临策线同一区段沙害治理前后对比


沙漠里的天气变化多样

从治沙工区前往沙害区域,需开车前往。工程车开在沙漠上,陷车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他们随车携带木棍等工具,方便陷车时使用。工程车开在沙漠上,还会出现打滑的情况,这对司机的驾驶技术是一个考验。

夏天的时候,燕怀平和他的工友们早上5时就要出发去巡线。由于中午气温高,他们需赶在11时前结束上午作业。一直等到下午16时左右,他们才会继续巡线,直到天黑。

巡线时,他们还会随身携带易储存的食物,饿了就席地而坐歇一歇脚,吃口干粮、喝口水。

在沙漠中除了大风天气,还有可能遇到下雨天气。雨水落在沙漠上,停在沙子的表层,还没来得及渗透,就被蒸发掉。

据燕怀平说,如果雨下得大,还会出现沙漠洪水。雨水从山上冲到沙漠,就会形成沙漠洪水,沙子的流动性会更大。浸湿的沙子流动起来,会把已经种植好的植被冲毁。“每每看到发洪水,我心里就惦记着那些刚刚成活的树苗。”燕怀平说。

生物治沙和工程治沙相结合

在铁路沿线治沙,一般有两种方式:生物治沙和工程治沙。

生物治沙指在有水的地方种植耐干旱、好存活、能稳沙的植被,有效锁住沙地水份,形成区域性“小生态”,同时采取浇灌和滴灌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成活率。

工程治沙指在没有水源的地方铺设防沙网格、阻沙高沙障,层层阻拦风沙入道。

每年4月,是临策铁路沿线大面积种植树的时间。据统计,13年间,农垦四团治沙工区共种了200万株植被,成活率在40%左右,每年10月,他们还要再补种几万株。

燕怀平说:“刚来临策铁路时,一片荒凉。如今,这里的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了。想到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我特别骄傲。”明年5月,燕怀平就要退休了,他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开通运营13年来,临策铁路防沙治沙综合体系逐步形成,累计种植灌木29万余株,人工造林151公顷,建成固沙土工网格2700多万平方米、高沙障965公里,线路沙害基本得到遏制,因沙害限速地段由开通初期的108公里减少到5.5公里。

走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防沙治沙

把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

致敬每一位铁路治沙人


轮值主编:韩好、成才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