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太史公司马迁的故里,千载文脉传续,滋养着耕读于渭北高原上的先民与今人。从韩城向东北9公里,一座名为党家村的“东方传统居住村寨活化石”就静卧于山塬环抱间,近七百载岁月,坐看长河水起潮落。
“元末(公元1331年),先人移居至此,农耕为生,到我这辈儿,已是党氏二门第二十一代传人了。”54岁的村民党庚德,坐在斑驳的石砌古巷口,轻描淡写地讲述起光阴的故事:后来,党家村世代农商并举,生意遍及海内外,四合院的兴建,也在明末清初进入全盛时期。时至今日,在这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完好保存着100多套明清四合院和祖祠、文星阁等建筑,因古村寨集中完整而被中外学者誉为“民居瑰宝”。
祖先的智慧,现在仍荫庇着320余户、1400多名繁衍至今的后人。“村址规划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岸,依水傍塬,这在咱关中地区的讲究里,那就是‘风水宝地’。”站在塬上,村民党仙梅自豪地向记者比划起来。顺其手势,只见村里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砌墙、灰瓦盖顶,虽然东距黄河只有3.5公里,但由于青石铺路、水路相连,不仅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水患,而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冬暖夏凉、舒适宜人。
与其他地区不同,党家村的四合院不是官邸,也不是商宅,而是以村寨合一的形式整体设计而成的典型民居村落。村子中央,耸立着一座独立的砖砌方形四层阁楼,站在楼上能够瞭望全村四周,那是当年保卫人员站岗放哨的看家楼。村子东北部的泌阳堡,修建于清朝咸丰初年,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日后更是形成了村中、寨上两处宅院。
走进宅子,每家每户的四合院皆分两层,上面的仓库高度七尺,用来储放粮食粮具,下面的住房高度八尺,所谓“七上八下”。四合院的建筑精华讲究“三雕俱全”,精美的砖、木、石雕刻品把一座座民居打扮成艺术殿堂。在村子里开设起民俗展的村民党文涛夫妇,向记者介绍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砖雕照壁:左下刻有梅花鹿,寓意求取俸禄钱财;鹿嘴衔着一支灵芝,象征长生不老;鹿的背后刻有山峦,意为寿比南山;山上松树爬着猴子、树枝挂着蜂窝,取“封侯”的谐音;另有两只喜鹊,代表双喜临门,“福禄寿喜”的美好愿望就在一幅砖雕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历数百载而不衰,党家村村运恒昌的秘诀在哪里?党文涛指向了宅院厅房歇檐的两侧山墙——“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那俯拾皆是、饱经风霜的壁刻家训给了记者答案——或道德教化,或劝学进取,或修身齐家,或治世济民,种种箴言戒训为后代提供着远超物质财富之外的营养。而村东南伫立至今的六层砖塔文星阁,六角飞檐的风铃声悠扬,伴随着当地一代代学子士人的荣光,在凝重中传递着党家村数百年来“崇文重教”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