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抱住丙中洛(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

    怒江滔滔由北向南,流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不远,受地势影响形成U形弧状的怒江第一湾。丙中洛村就躺在怒江大峡谷的臂弯里,静静地,悠然地。

  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就是在丙中洛。在这里,每一秒都能很阳光,节奏总是慢一点,田园生活舒服得让人舒缓。

  远远望去,海拔5128米的嘎娃嘎普雪山终年积雪,圣洁得犹如与世隔绝的冰川世界;近一些,始建于清朝的藏传佛教普化寺经幡飘扬,与不远处的重丁教堂和睦共处;再近些,石板屋顶的木楞房错落有致地爬在山坡上,秋日里,被金黄的庄稼环绕,要是春日来,将是别样的桃红草绿;如若到得跟前打量,还有鸡、鸭、狗悠闲地在窄窄的乡村路上或踱步或打盹。车至丙中洛,就再也快不起来。

  藏族村民阿白曾经外出打工,舍不下这份宁静闲适,如今回到丙中洛开起了客栈。赶上春节、国庆假期,每天能接待六七十人,特色浓郁的传统民居、服饰、歌舞、饮食,都让游人陶醉其中。如果客人需要,阿白还会组织马帮,沿着茶马古道将客人一直送到西藏察瓦龙。

  阿白天生一副好嗓子,“阿妹呀阿妹,不要离开家乡,你要听听阿哥的话,好好留在贡山……”唱完“情歌”,他说自己离不开丙中洛,因为这里民风淳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鸡都是放养,满山满坡地跑,晚上就飞到树杈上睡觉”;还因为步行4个小时,穿过村子和原始森林,就能走进高山牧场,春天绿绿的一大片,开满了花,还有澄澈的湖……

  田园诗画般的丙中洛,是多民族、多宗教交融互生、和谐共存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遵循与人为善的生活原则,团结、平等、友爱成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

  72岁的丁大妈曾多次为远行至此的陌生旅行者提供食宿,因此成为网络名人。丁大妈是藏族,老伴儿是怒族,儿子娶了纳西族老婆,3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白族、傈僳族和壮族小伙。“我会说汉语、藏语、怒语、傈僳语。”丁大妈说,虽然是多民族家庭,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但相处起来非常融洽。“傈僳族的苞谷稀饭,藏族的酥油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像丁大妈这样的家庭,在丙中洛非常普遍。“整个村子都像一家人。哪家有难事,只要听说了,不管血缘、民族、宗教信仰,大家都会出工帮忙。”丁大妈说,就算在路上遇着,也要笑一下、摆谈几句,人与人之间很少隔阂。

  在这里,人和人贴得近,人与自然也特别亲。丁大妈说,居住在大江大山的怀抱里,老一辈从小就告诉她,建房需要多少树就砍多少,千万不要多砍,砍完还要补种上。“人对自然好,自然才会对人好。”

  夜幕降临,繁星满天,空气透凉。院子里点起篝火,带着浓浓烟熏味的酒煮鸡“峡啦”端了上来,村民们围在一起喝酒、跳舞、欢唱。当地人说,由于海拔高、湿气重,丙中洛的成年村民,不分男女,都爱围着火塘喝酒。“那是阿妈的火塘,有阿妈在,就有热气。”

  游完丙中洛出来,村口立着一块碑,上面大红色的字书写着:“如果美丽有颜色,你已经看到了。”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