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拂过榕树林,鱼鳞云布满天空。潮水一阵阵涌来,淹没了万尾岛的金色沙滩。
这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起始点,位于广西东兴市,南临北部湾,西接北仑河口。海滩沙色金黄,故名金滩。金滩绵延数十里,有人用8个字形容它的好处:沙细、浪平、坡缓、水暖。拥有这样一处海滩,可见造物有意厚待万尾岛。
南方地气暖,万尾岛四季都绿意融融。岛上有很多古树名木,像马尾松、相思树、车辕树,树龄都在两百年以上。万尾村委会边的哈亭(京族人供奉神灵和先祖的场所)前,一株小叶榕树特别茂盛,外形也奇特:从根部起,由左至右长出三根粗壮的树干,仿佛从地面伸出三根手指;离地面一米左右,却有横枝相连,很像鸭子脚上的蹼;再往上,榕树的树冠就遮天蔽日了。
村民根据农时安排种植,枯水期种红薯,丰水期种莲藕,这才有了万尾岛上的田田荷叶。荷塘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段文字,颇见文采:京岛荷塘,畦连畦,洼连洼,垌连垌,片连片。每到夏季,只要荷塘里有水,满塘的荷绿像是一夜之间发生。夏秋之间,荷花盛开,十里荷塘争奇斗艳……
万尾村里生活着5000多京族人。京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500多年前,京族人先祖追逐鱼群来到万尾,见这里风景秀丽,附近海域海产丰富,就住了下来。所以京族人说,他们是追逐鱼群而来的民族。
追逐鱼群而来,会让人想到牧民逐水草而居,都与生存法则有关。高海坤是万尾村的渔民,从20出头开始打鱼,到现在将近30年了。他说的打鱼,却像农民在土地上耕作那样精细。每次出海,他一般只带一种渔网,网眼大小有别,全看要捕什么,捞海蜇就带海蜇网,捕墨鱼就带墨鱼网,抓螃蟹就带螃蟹网。
在渔民眼里,万尾岛南面的那片海,就是自己生存的根本。拉大网、挖沙虫、高跷捕鱼,过完年打海蜇,到了5月打螃蟹,10月放杯子打章鱼,一年四季,大海总有无私的馈赠。对于大海,京族人也总是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
“哈节”,就是这个海洋民族为感恩而设立的节日。“哈”即京语“唱歌”之意。农历六月到了,“哈节”就到了。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哈亭,迎神、祭神、入席、送神,以此纪念海神公的诞辰,表达对大海的敬畏。
过“哈节”,独弦琴是必不可少的角色。独弦琴艺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人世代耕海的喜怒哀乐,都藏在独弦琴悠扬婉转的音调里。
独弦琴结构简单,木制或棕榈制的琴身上,只有一根琴弦连着一根摇杆。在传承人苏春发手里,独弦琴能演很多曲目、能讲很多故事。
今天过桥遇大风
风吹了风吹了
衣服被吹上了天空
今天过桥遇大风
风吹了风吹了
斗笠被吹上了天空
这是独弦琴曲《过桥风吹》中的歌词,说的是两个青年男女偶然在桥上遇见,相互倾慕,于是,男的脱下衣服,女的摘下斗笠,赠与对方。回家后家人问起,二人心有灵犀,都说是风大吹走了。
故事展现了京族人的开朗、热情。苏春发说,这是最能代表独弦琴艺术的曲目。温馨的场面,朴素的情节,伴着海风在岛上传唱了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