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肯定“库布其经验”

因为“库布其”,他们来了——8月2日-4日,300余名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以及社会环保人士,汇集在库布其沙漠七星湖畔,交流荒漠化防治的经验,分享沙漠创造的价值。

与前三届沙漠论坛不同,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秘书长吕克?尼亚卡贾——两大权威机构“掌门人”,首次齐聚库布其。

国际社会何以如此看重库布其沙漠?多次到库布其沙漠考察的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一语道破:“联合国期待库布其沙漠在荒漠化治理与环境保护上发挥带头作用!”

事实上,以亿利资源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25年如一日,锲而不舍、顽强拼搏,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不毛之地上,绘就了一幅由沙逼人退向绿进沙退、从贫瘠荒漠向富饶绿洲转变的壮丽画卷。

“库布其”的前世今身

历史上的库布其,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黄沙漫漫——

2000年前,库布其沙漠曾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人类栖息地。后因长期的戍边屯田、连年不断的战争,使库布其大片良田逐步被荒芜,曾经的繁华胜景终究湮灭在黄沙之中。

一直以来,库布其流传着一首“沙里人苦、沙里人累,满天风沙无植被;库布其穷、库布其苦,库布其孩子无书读;沙漠里进、沙漠里出,没水、没电、没出路”的民谣,正是当地极端恶劣生态的真实写照。

不过,这一切因为一群人的到来而悄然改变。1988年,王文彪被委派到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盐厂任厂长。虽然就出生在这座沙漠的边缘,闻惯了沙漠的味道,伴随着风沙成长,但王文彪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与其这样听天由命,不如奋起一搏,彻底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让沙区民众从“沙漠难民”变成“生态富民”!

然而,要想战胜“地球癌症”沙漠,又是何其容易?!在质疑和争议声中,王文彪带领亿利人开始了长达25年的抗争。

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治沙之路。从修筑第一条穿沙公路开始,王文彪带领亿利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沙漠发起冲锋,从一个人、一家企业,到携手当地10万沙区民众,一条生态、经济、社会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变得清晰起来。

天道酬勤。伴随着治沙之路的推进,亿利资源集团也从沙漠深处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沙漠绿色经济企业;而库布其沙漠也从一座飞鸟难越的荒芜大漠,变成如今生机盎然的无垠绿洲,曾经望沙兴叹的10万沙区民众已走出沙漠,成为靠沙致富的生态富民……

今天的库布其,已成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在全球寻找荒漠化防治、拓展未来土地空间、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

“人间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在沙漠中自然形成厘米级后土壤,大约需要约10000年的时间。而在库布其沙漠,亿利人仅用25年,成功改良出大面积厘米级厚的土壤,使其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的条件,被专家们惊呼为“沙漠奇迹”。

而在沙祖康的眼里,王文彪和他的亿利团队正在创造一个“人间的奇迹”。对于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果,沙祖康豪不吝啬自己的褒扬之词,甚至还不止一次地向国际组织和友人推荐这个有故事的“范本”。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每每提及这样的问题,王文彪总会不厌其烦地介绍25年来库布其的治沙经验,为了便与记忆,他还将这些治沙实践概括为“一个模式、两个循环、三化机制、四种方式”。

“亿利资源集团是一家在沙漠中成长起来的半公益化企业,从25年前生产一吨盐提取5元育林基金治沙,到现在捐资总资产30%永续收益持续治沙,长效的公益财务安排保障了沙漠生态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王文彪说,正是这种基于可持续公益的商业治沙模式,让沙漠生态环保公益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沙漠生态经济和沙漠生态社会两大循环,实现了“生态、经济、民生”的共赢。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化、产业化和公益化”的三化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所谓市场化,即通过市场行为和企业投资,整合多元力量共同推动沙漠事业;产业化则是指在防沙绿化中始终坚守经济治沙,既防沙固沙又形成了立体复合循环产业链,通过沙漠经济来反哺沙漠治理;公益化则是坚持“先公益、后生意,先生态、后经济”的治沙原则。

亿利集团坚持科学治沙,通过实施“生态工程治沙、生态移民治沙、生态技术治沙、生态产业治沙”四大治沙方式,完成了沙漠绿化5153平方公里,控制荒漠化面积10000多平方公里,同时大规模培育并发展了沙漠天然健康、沙旱生态科技实业、沙漠材料开发应用等极具发展潜力的沙漠生态经济产业,带动10多万沙区农牧民走出沙漠……昔日贫瘠荒芜的库布其沙漠,正成为了富裕文明的生态绿洲。

可以复制的“库布其”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举行。会上,亿利资源集团交出了一份让“里约+20”会议震惊并感动的答卷——亿利资源集团用25年的实践与坚守,让20年前里约大会提出的“沙漠变森林”目标成为了现实。

“在防治荒漠化这个艰难的领域,亿利资源集团在全球的荒漠化防治事业创造了奇迹,值得全球推广借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秘书长吕克对亿利资源集团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仅如此,“库布其生态文明实践”还被2012联合国“里约+20”峰会列为重要成果,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荣获了联合国40年来首次颁发的“环境与发展奖”。

3个月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选择在库布其沙漠发布了旗舰报告《全球人类环境展望》。作为一份影响人类未来绿色事业走向的重要报告,之所以选择在库布其首发,不仅是对库布其治沙事业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寄予了厚望。

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38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遍及110多个国家,并且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掉一个爱尔兰的国土面积,有10亿人口因荒漠化而难以保证温饱,每年因沙尘暴虐、土地沙化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美元。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荒漠化导致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灾害频发,中西部有4亿多人口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每年我国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40亿人民币。荒漠化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问题和制约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突出因素。

数字的背后,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让亿利资源集团荒漠化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的沙区民众,亿利人吹响了向科尔沁沙地挺进的号角,启动了大规模防沙绿化工作。今年5月,亿利资源集团还与北京延庆、河北怀来和赤城等地合作,共同实施土地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绿化工作。

不仅如此,联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还分别与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签署了“全球沙漠生态系统管理战略合作协议”和“全球荒漠化防治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在世界范围内扭转土地退化的趋势,致力于在干旱地区推广土地可持续管理技术及实践以恢复土地及土壤的生产能力,推动土地可持续管理,确保在2030年前实现干旱土地荒漠化零增长的目标。

这是联合国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同中国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化、社会化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国际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致力于全球荒漠化防治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先河。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和模式的输出,更是一种责任的延伸。”面对未来,王文彪成竹在胸:要在漫漫大漠上书写出更多的绿色传奇!(转自内新网)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