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第二炮兵仪仗队为庆祝本次活动奏乐表演
两弹一星国际基金会执行局主席魏月童先生致辞
两弹一星基金会主要领导合影
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会长、第二炮兵原副政治委员程宝山中将上台讲话
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会长、第二炮兵原副政治委员程宝山中将与两弹一星国际基金会执行局主席魏月童先生等人共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五十周年
2014年8月17日下午,以“爱我中华 强国强军”为主题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深圳市大中华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两弹一星国际基金会主办,上海奢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协办,深圳新战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环球新闻时讯》杂志社、环球经济法律事务中心、广东宇盾律师事务所协办。
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会长、第二炮兵原副政治委员程宝山中将,民建中央副主席、原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海军政治部原副主任姚文怀少将,解放军报副总编辑饶洪桥少将,原海军吴方臣少将,原第二炮兵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刘书武大校,深圳市人大副主任、原深圳警备区司令员崔晓汉,原深圳警备区司令员李友烈,河北省公安厅副厅巡视员齐磊,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牛炳省,公安部潘长东局长,两弹一星国际基金会执行局主席魏月童先生,香港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文汇报原社长张国良,上海奢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凛磊先生,深圳天基权董事长释延豹以及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1964年10月16日15时,伴随着一声惊雷,在中国西部的罗布泊上空,大地颤抖,强光闪过,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冉冉升起,这是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所产生的蘑菇云,预示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两弹一星”的研制,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主持下,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放在突出位置。国务院先后成立了研制导弹和原子弹的专门机构,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
1957年10月15日,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不久,由苏联援建的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正式移交。
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来华,再次提出曾遭回绝的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遭到毛泽东主席的严厉拒绝,之后,苏联政府以种种借口拖延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执行。
1959年6月起,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全部援华专家,终止了一切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有人曾因此断言,中国核工业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苏联单方面毁约后,中国原子弹、导弹研制进入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新阶段。
1959年7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并将第一颗原子弹以苏联毁约的年月“596”作为代号。
1962年11月17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央专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原子能事业的决定,正式成立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的,以周恩来为主任,以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七位副总理和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七位部长为成员组成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专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国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加速核武器研制、试验工作以及核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中央专委会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和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两弹一星”的研制进程。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经历了艰辛、困难、风险的历史进程之后,终于爆炸成功,这是来之不易的历史性成果,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必然结果。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两弹一星国际基金会特别发起此次纪念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铭记这段历史,激发国民爱国热情、增强国民国防观念,并借此机会向参与研究中国核技术、发展中国核事业的所有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表达最崇高的敬意。(文字摄影: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