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持续低迷的经济对海外华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是仍然有为数众多的华商凭借吃苦耐劳的拼劲儿、百折不挠的韧劲儿、与时俱进的敏锐感以及无与伦比的激情在海外大展身手。从传统的餐饮服务业、商贸制造业,到时兴的高科技产业都活跃着华商的身影,他们在海外成功闯出一片天地,逐渐成为一股越来越有影响的力量。有海外媒体甚至用“有海水之处,就有华商”来形容华商。
细细体味海外华商的经营之道,尽管各具特色,但是都少不了那股子闯劲儿、眼光和好心态。
吃苦耐劳 百折不挠
担任俄罗斯侨商企业家联合会主席和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会长的王广源已在俄罗斯打拼20多年。上世纪90年代他首次通过一家进出口公司将自己服装厂生产的两车皮价值200多万元人民币的服装鞋帽运到俄罗斯出售,可是没想到被人欺骗一无所获。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并于1996年再次前往俄罗斯,决心做进出口贸易。然而当时俄罗斯正处于苏联解体后的转型时期,官僚腐败、生意成本极高,王广源再次受挫。
随后他决定与开办服装厂的老乡们共同创建服装贸易公司,由他负责在俄罗斯的服装销售。但没想到运到俄罗斯的货全是旧款服装,根本没有销路。这次王广源再次受骗,投资的上百万元又打了水漂。
被进出口公司欺骗,被合作伙伴耍骗,虽然有过迷惘,有过失望,但是王广源在这些困难面前并没有停滞不前,反而靠着自己丰富的经验、越挫越勇的韧劲儿和一诺千金的信誉慢慢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获得了成功。
在莫斯科“柳布利诺大市场”做服装批发的陈女士已经来俄罗斯10几年了,从一开始的对俄语一无所知,到现在可以游刃有余地用俄语与进货商们讨价还价,这其中日积月累的刻苦学习至关重要。
虽然在俄罗斯工作多年,但是她的店面一周7天从不歇业,下午关门之后便回家做饭,在莫斯科过着简单的“两点一线”式生活。对她而言,吃苦耐劳地辛勤工作是在莫斯科扎根的关键法宝。
遍地商机 独具慧眼
同在莫斯科“柳布利诺大市场”做服装生意的祖先生表示,他之所以能在莫斯科平均一年净挣几十万元人民币主要靠的是敏锐的嗅觉。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抓住了当时转型的俄罗斯缺乏服装鞋帽等产品的良机,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面对日渐增多的竞争对手,他紧扣市场需求,改变原有的销售方式,采取接收国内货物,然后在摊位代卖拼缝的方式进行销售,并且不拘泥于服装行业,在销售淡季期间将摊位以原价转租出去赚取租金,自己利用这一时间段去考察新的市场。
可见,这种与时俱进的心态和犀利独到的眼光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
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餐业、服装加工业等华商传统优势领域,屡陷“持久战”。面对危机,欧洲华商出现以“整合与升级”为特点的专业化、正规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经营思维的改变使他们“柳暗花明又一村”。
据报道,葡萄牙的许多华人批发者主动放弃了某些产品领域的经营,从被动式供货逐步改变为主动地迎合市场和零售商的需求,更为精细地服务于目标市场,以迎合客户群的需求,将客户最需要的产品做精做细,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客户的“唯一”选择,取得了成功。
规范经营 积极融入
随着海外华商的足迹遍布全球,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问题。尤其是华商在某一行业的发展对当地商业形成挑战,以至于该地商业部门与政府联手出台各种措施,对华商的经营进行限制。
此外,各国华商还遭遇了频繁且大力度的检查,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营业。
打铁还须自身硬,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曾表示,华商既要注册正规的公司,不走“灰色清关”,又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建立诚信体系,让消费者信任中国商人,继而信任中国商品,如此一来,华商在海外才能持久发展。
在西班牙从事食品行业的王先生说:“华商要摆正姿态,提升自身的素质,尝试在尊重和理解当地风俗文化的基础上规范经营。”
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对于海外华商来说非常重要,需要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当地的生活,回馈当地社会,树立华商的良好形象。
(编辑 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