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通史》渐入视野

  对东南亚华侨华人史深有研究的王赓武老先生从新加坡飞来,美国华人历史研究学家令狐萍女士从美国不远万里飞来,写过《欧洲华侨华人史》的李明欢教授从厦门飞来,出版过《非洲华侨华人史》的李安山教授从北京大学匆匆出发赶往目的地……

  日前,来自新加坡、美国以及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地的20余位著名学者聚集北京,参加《世界华侨华人通史》编委会召集的编撰工作会议。正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部浩瀚的《侨通史》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有必要

  丘进,是原华侨大学校长。作为《侨通史》的总主编,他在阐述编撰《侨通史》的意义时这样说道:“作为首部华侨华人通史,它将填补通史类著作的一个空白,其学术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他认为,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以全球视野重新审视华侨华人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理顺这个历史长河的主流,展现有代表性的史实,形成较为科学的学术观点,是华侨华人研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他说,在充分掌握主体资料和基本成熟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从大的区域着眼,以突出重点专题的方式,对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形成一部《侨通史》,为海内外侨界和侨史工作者提供方便,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有条件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海外,已经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华侨华人研究框架,研究成果十分丰硕。

  丘进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研究事业得以复兴,呈现出多学科研究并进、微观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等特点。

  1992年在美国洛杉矶成立的“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成为这个学科领域的首个国际性学术组织。该学会1994年在香港、1998年在马尼拉、2001年在台北、2006年在北京、2011年在新加坡召开高端国际研讨会,对华侨华人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教育、法律、新移民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我国的华侨华人研究机构不断增加,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厚。仅2011年,发表华侨华人中外文期刊论文748篇,出版中外文学术著作201种,中英文博硕士学位论文323篇,类别科研项目超过260余项。2011年,又有2个华侨华人研究基地、4个华侨华人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与此同时,《侨通史》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项目得以启动。

  有进度

  项目获准立项以后,编委会成立,各位专家得以就位,成为各卷的主编。

  《侨通史》计划分为《总论》(上下册)、《东南亚卷》(上中下册)、《中亚卷》、《东北亚卷》、《非洲卷》、《欧洲卷》、《大洋洲卷》、《拉丁美洲卷》、《北美洲卷》、《归侨卷》、《华文教育卷》、《华文传媒卷》、《人物志卷》等,共计13卷16册,每册50万字左右。

  目前,各卷次的主编和参加编写的人员已经基本确定,多数卷的编写大纲已经成形,部分卷已经开始写作。

  丘进说,《侨通史》是一项由多人共同撰写的多卷本、涉及多学科、多内容的大型出版工程,时间紧,任务艰巨,条件艰苦。但是,各位学界翘楚对华侨华人历史学术研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侨通史》这个团队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他说:“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据悉,《侨通史》将在明年7月截稿,中国华侨出版社已经做好了出版工作。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