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块为何风靡(悦读)

    1984年,苏联科学家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发明俄罗斯方块游戏,俄罗斯方块也成为有据可考的最早的电脑游戏之一。这个游戏,所有内容在一个不可打破的边框里进行。这个游戏没有故事性,也不会有结局。

  俄罗斯方块游戏之后的发展,越来越强调方块落下的速度,玩家必须提高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这也就带来了对抗性。一些玩家甚至开玩笑说,俄罗斯方块让他们的大脑变成了无感情的计算机处理器。

  为什么会沉浸于这种机械性的排列组合呢?苏联心理学家蔡加尼克认为,人始终有一种天生的办事的欲望推动力,能够牢牢记住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但对完成的事情马上就会忘记。俄罗斯方块的风靡佐证了蔡加尼克效应。

  在俄罗斯方块变化的7种高等几何图形里,只有一种能够单独排成一行,其余都是由两行的方块组成,这就造成玩家消除一行,就必然出现另外一行没有被消除的局面。玩家始终不能满足自己将事情完成的欲望,所以会一直排列下去。

  社会学家则将俄罗斯方块称为愚蠢游戏的先河,人们在无意义无结局的游戏里沉溺。同类的游戏还有“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愚蠢游戏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一方面是高速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文明社会,一方面是被现代社会改造成机械部件按部就班的社会人。作为其主要代表,上班族成为愚蠢游戏的典型潜在用户。公司这一现代文明的体制成为游戏的边框,社会人成为游戏玩家,而工作则化身为俄罗斯方块,无论怎样转换或者排列,玩家都跳不出游戏边框。

  (摘编自《意林》2013年第16期,作者:叶喃音,原题为《俄罗斯方块,愚蠢游戏为何风靡》)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