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韩愈墓

提起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韩愈,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称为百代文宗。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生所著颇丰。他去世后就安息在马村区安阳城办事处地盘,我们土门掌村与马冯营村的交界处韩坡脚下。前不久,在他逝世1200年之际,韩氏家族后裔从全国各地蜂涌而来,500余人相聚于此,举行隆重祭拜大典,我也有幸和焦作日报老年记者庞继承、韩文立、王先鹏老师被邀参加。贾文峰同志帮我们安排。

贾文峰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韩愈几十年,收获颇丰。他既是学者,又是转业军人,我同村的邻居,我敬佩他。在他的影响下,我也读了些韩愈的相关资料,受益匪浅。

时针拨回到65年前,那年我14岁。我是1961年缀学返乡参加劳动的。因年龄小,个子矮,在生产队里干不了什么活,队长安排我和一个叫范鸣枝的社员,因他和我父亲兄弟相称,因而我唤他叔叔,我俩同在生产队里放一群羊,大约有40多个山羊和绵羊。

一天下午,我俩个在小韩坡前放羊,几十只羊散开埋头吃草。鸣枝叔叔和我坐在山坡下的一块大石头上。略懂古今的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堆长滿青草荆棘的荒冢说,那个大土堆里埋的是个大人物,据说叫韩愈。    

那时我仅仅是读初中不到一年半就离开学校的未成年孩子,听说过韩愈,但不真正知道韩愈的经历与作品。直到成年后,在部队、在企业搞宣传工作,自己读的书多了,才对多灾多难的命运而不屈不挠、奋勇抗争、一生正直、心系天下苍生、关心百姓疾苦、著书立说有极大建树的先师韩愈有了初步了解。至于他去世后,在哪里入土为安,我认为就在我们安阳城办事处的地盘上。并非我乡土观念重,而是像河北秦皇岛群众纪念活动一样,是对对文昌公的敬重。我市孟州的韩园我也去过,面对韩愈站立的雕像还瞌过三个头,谦诚的作辑。终归还是我们村界的韩愈墓真实。何出此言?

我认为是针对他到底安葬在哪里的争论而来的。文昌公是幸运的,因为他百世流芳,公者千古的精神永存。人的真正死亡是被忘记。他没有被人忘记,他还活着。他也有些不幸,不仅是幼时父母双亡,中年又失兄嫂爱女,科举考试多次失利,任职时屡遭排贬,没料到千年之后为争他的安葬地,后代们闹的不依不绕。依我看,大可不必。既然要借祖先之大名搞乡土开发,那就像杏花村一样,像刘关张三顾诸葛亮的茅芦一样,像杜康酒、像山西老陈醋那样,各搞各的多好呀。因共同的愿望是敬重先祖,传承优秀的中华历史文化。受到妣护。

全国有七个杏花村,都借杜牧“清明”诗搞乡土开发。三顾茅芦的地方,河南、湖北争的不可开交,官司打到胡跃邦总书记那里,总书记批示,别争了,你们各搞各的。南阳、襄阳各开发各的旅游文化,都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洛阳杜康白酒与陕西白水县白酒只要好喝,都是正宗的。清徐县老陈醋和太原市老陈醋都是名牌好醋,受到消费者广泛钟爱,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缴枪不缴醋葫芦,老百姓统称为山西人,山西老陈醋。    

说到以酒为核心的酒文化,不由想起那些会炽人口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琬盛来琥珀光”。多美的诗句,多美的酒呀。酒诗相依,熠熠生辉。其实他们没有必然的联系。

酿制白酒的技术,是元朝时代从阿拉伯传到中国,仅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只会造些低度的葡萄酒或粮食酒即醴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井阳岗好汉武松连喝十八碗酒,翻山打死老虎。若喝的是现在内蒙古出的62度“闷倒驴”、东北出的62度“烧刀子”,河北出的53度“衡水老白干”,他不醉成烂泥一滩才怪哩。他打老虎?老虎不吃掉他就是万幸。

氏族文化也像其它文化一样,相互联系又相互自成体系。宗族中有一个名人、伟人,是宗族的骄傲与自豪。宗族后人以名人伟人为楷模,优良传统就可能代代相传。这也是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延续。他们的后代,无论走到哪里,五湖四海,天崖海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宗亲,不会忘记以宗亲名人伟人开创的家风家训家规,不会忘记自己的根,这是天大的好事。    

韩氏家族就是这样,1200多年了,一生二,二生三,许许多多韩氏分支各自衍繁谋生,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国,分布在包括孟州在内的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各省市,得知此次要在焦作市马村区搞祭祀活动,便纷至沓来,捐款捐物,毫不吝啬,可见韩愈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愧为名家大家之后。话题再回到韩文公的墓地上。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终生与书为伴,读书废寝忘餐、孜孜不倦,他通古博今,才华与知识举世无双,无人能比。他在1959年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说,“唐朝名作家韩愈,以散文著称于世,他是河南修武人......”毛主席讲话著书,任何时候都是有理有据的。他老人家从青年到老年始终爱读韩愈。还经常引用韩愈的古典与诗文。“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就是其中一例。

毛泽东主席年轻时,在北大当过图书管理员,对韩愈就有研究。韩愈的诗文大多熟烂于心。还对韩愈全集有过几次批注。毛主席即便在战争年代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讲话写文章有凭有据,晚年他的书房除了书还是书,“史记”、“资治通鉴”“中华24史”等许多古典熟悉于心。如“大明一统志”记载“南阳城在修武县北,左传晋启南阳即此,唐韩愈世家焉”。明嘉靖三十七年即公元1558年,李濂编篡的“河南通志”记载“韩愈,字退之,修武人。”又曰“修武县东北三十里,韩文公之故里,居人呼其地曰韩庄,又曰韩村,愈自上世居此。”等有关韩愈情况与著作的书籍不会少看。

有文字记载、有据可查的还有乾隆时期的“怀庆府志”,“修武县志”,“芮城县志”,“桐柏县志”,乾隆给河南巡抚李世杰的亲笔御批,清顺治“潮州府志”,嘉庆年间的“灵石县志”等等历史文献。    

请道光时期,韩愈后裔为保护祖茔,与马冯营村民打官司,有两人先后献出生命,至今诉讼资料与断案资料齐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韩愈,字退之。河南修武人,祖籍河北昌黎,也就是现在的秦皇岛市。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公元768年正月15生,卒于公元824年的11月25日,享年56岁。他去世后为何埋葬于此呢?答案有多个。因为他出生于修武的南阳,即现在的马村区安阳城村,落叶归根,本人病重去世前,有葬回故乡的要求与愿望。其次,那是他的封地。方庄以西、马界河以东是他的封地,死后葬在自已的封地是顺理成章的事。其三,他深知老坟地是块风水宝地。后依青龙岭,前对九里山,形如双龙戏水,后代必然会出人杰,能文能武,为官为民,繁荣昌盛。这不是迷信,而是民间一种文化渊源。韩愈生于农历正月15,为纪念他,我们土门掌村北山除韩坡外,还有庙坡。庙坡上修建有莲花寺,并在山石上雕刻了莲花图案,图案实际就是一个古“韩”字。现在有人叫不伦不类的天王庙。春暖花开的农历三月15庙会,就是民间百姓为纪念文昌公而设的。庙会原在庙坡前,后改在我们土门掌村。焦作市政府分别在韩愈墓和莲花寺立了文物保护单位。有点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歉,接着写韩愈。    

韩愈的父亲叫韩仲卿,官至秘书郎。韩愈出生两个月母亲病逝,三岁时父亲去世。由长兄韩会和长嫂郑氐撫育。大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77年,兄长韩会因受元载案件牵连,被贬到韶州任刺史。到任不久时间便病逝于韶州仼上。兄长去世后,韩愈便随长嫂一块回原籍南阳安葬兄长,不久,又随郑氏长嫂避居江南宣州。

韩愈自幼聪明,大家闺秀出身的长嫂对其要求也严,他学习很刻苦,尤其是对儒家经典,孜孜不倦的读研,有很大长进。贞元二年,即公元786年,他离开宣城去长安。但时运不济,先后4次参加考试,直到最后一次才取得乡贡资格,这年是贞元三年,也就是公元787年。他取得乡贡资格后,为再上台阶又去了长安。是年又考,又落弟。一个偶然机会,他拜见了北平王马燧,得到马燧的帮助,写文章以感其德。在此其间的几年里,韩愈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他没恢心,继续苦读。贞元八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考试,终于登进士第。次年,他参加吏部考试失败,当得知长嫂郑氏病逝,返回南阳为兄嫂守孝五个月。

贞元十年至十一年,韩愈连续到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均遭失败。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韩愈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他在任观察推官期间努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影响较大。贞元十五年即公元799年,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境四天后,宣武军发生兵变,韩愈因而免祸。同年秋,他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推官、试协律朗。同年冬,张封建让韩愈往长安朝政。被授予国子监四门搏士,后转任监察御史。由于直爽坦率,得罪了皇上和一些官员,被贬到连州任阳山县令。后被调到江陵。    

元和初,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提拔为都官外郎。这期间,又因柳洞案件免去都官外郎之职。他写出著名的“进学解”,感叹怀才不遇,自抒愤懑之作。当朝宰相见文,很同情他,调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一年后调任考功郎中,掌管制诰。拜为中书舍人。因其耿直被同事嫉妒,被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宰相裴度任用韩愈为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随军平叛。应诏写出“平淮西碑”刻石。因有人反对激烈被磨去。

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正月,宪宗皇帝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认为这样劳民伤财,会误国误民,毅然写出“谏迎佛骨表”,极力劝阻,认为这是件十分荒唐的事,建议将佛骨烧掉。宪宗看到奏章大怒,欲将韩愈处死。多亏宰相裴度等好言直谏,宪宗改判韩愈为潮州刺史。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天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封谏书惹下天大的祸,差点丢了性命。即日宣布贬官,当天就被执法官凶狠的押解出长安。当时四女儿12岁正病重,只得抬着上路。行至商南大山区,女儿因得不到医治就死在驿馆,韩愈含泪忍痛,暂时掩埋在驿馆南边山下离去。以后返回长安时把小女尸骨起回安葬。

韩愈到潮州后,一边上奏为自己辩解,一边询问百姓疾苦。当得知百姓为鳄鱼所苦,便采取措施驱离鳄鱼,并写出“祭鳄鱼文”,号召百姓与鳄鱼作斗争取得成效。同年韩愈又被宪宗帝改任为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韩愈抵达袁州。他割除了一些穷人抵押子女给富人为奴仆的坏俗,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好评。同年九月,朝廷召韩愈回长安,任国子监祭酒,后转任兵部侍郎,继而转任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十二月,韩愈因积劳成疾,在长安靖安里家中病逝。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长庆五年,即公元825年,根据他的遗嘱,子女们将其尸体运回原籍,安葬于南阳。元封元年,即公元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    

改革开放的1986年,韩愈后裔自发在深圳召开韩愈研究会,第二次在郑州召开。孟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适应人们对韩愈的敬重,建设成韩愈公园,并大造舆论效果极佳。建园以来,江泽民、胡锦涛、乔石、李铁映、吴阶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些国际友人先后去过韩园,进一步扩大了孟州韩园的影响。给人们也造成了韩愈去世后就葬在孟州的印象。

其实不然,那里仅葬着韩愈家族的分支。当然,就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孟州无疑是成功的,应向孟州党政领导和韩氏家族学习。学习他们对韩愈文化、韩愈文化现象的重视。          
      位于马村区安阳城地域的韩愈墓为何长期沉默?直到最近才开始行动?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墓茔位置上,是在两个村的交界处,又是马村区与修武县的交界处。韩氏家族许多居住在修武县、武陟县,搞开发需要得到马村区党委政府的支持。无疑就增加了难度。仅以庙坡的莲花寺为例,区里在寺旁刚立下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羿日月黑风高的夜里就被砸掉,这属于两管两不管地带,有了问题相互推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根本还是利益的问题。

世界是复杂的。认识问题处理问题须有个过程,也不易。人与人、家族与家族、分支与分支、村与村、区与县的关系需要各自的上级领导协调处理。村之间需要乡,区与县是平级,需要市级领导出面处理。问题在于,个别领导思想认识偏差,不愿去惹麻烦,或者说,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两只眼都闭着,那只能由民间去搞,自发的去为之。

也许,上级领导出于大局考虑,同一事不可分为两地。但一任有一任的责任。可以调和,可以折中。中庸之道对事物事件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山穷水尽疑无路,只要想办法,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领导处理各类纠纷的大智彗,大作为、大手笔,大全局。保持平衡是领导高超的艺术与水平。相信那些具有博士、博士后之高学位的精英领导,会处理好这些得心应手之事。这也是韩氏家族和一方百姓的企盼。

监于此,本人斗胆建议,设立新韩园,谋划新韩园,配套新韩园的设施与名称。将“庙坡”改为’庙韩坡”,完全归马村区域管理。将”莲花寺”改为”韩愈寺”或韩玉庙,全归归土门掌村区域管理。通往土门掌、马冯营的几条乡级村级公路改为韩愈1,2,3,4路,收掉现在南辉路牌子。成立韩愈特别小区筹委会、监委会,挂牌运营,负责设计、规划好韩愈墓陵园场地,为韩愈树雕像,建韩愈纪念馆,印刷出版有关韩愈的书籍与资料,加大宣传力度,资金来源可县、区共筹,也可让云台山景区和韩氏家族并捐资金建设。根据资金比例,股份分成。有专人负责,收支公布清楚帐目,监委监督实施。依靠村镇稳定周边环境,创造良好生态。一旦发现干扰或破坏新韩园项目活动的行为,立即调查处理。将云台山与新韩园连接成一景区。利益分成。立碑刻石,让捐款者名留青史。公交车可直通设站。新韩园一切建设发展,由焦作市和马村区、修武县组成三方筹委会制定具体措施与实施办法,并按有关程序取得合法建设经营权,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事在人为,只要市、区、县各级高度重视,并抽调一名责任心、事业心强,敢作敢为敢立潮头擎红旗,就一定会园满处理好此事。一定会使韩愈文化现象在山阳大地生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文公故里,魅力新马村。让我们朗颂着文昌公诗词,去祭拜他,缅怀他,象他那样心系百姓,开拓创新,砥砺前进。奏响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凯歌。

中铁15局2公司退休员工秦世江

2025.1.12


轮值主编:韩好、成才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