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精神的传承弘扬及其当代意义

岳庆平

岳飞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中华民族英雄。岳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abb01d31296b231ada5f1ae56b53c2d1

岳飞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岳飞文化的内涵有多种概括,我赞同岳福洪主席的概括:忠孝廉智勇。岳飞不仅忠孝双全、忠孝传家、智勇双全、乃武乃文,而且堪称清廉为官的典范。正是岳飞的“忠孝廉智勇”和“修齐治平”,使岳飞达到了中国古人所谓內圣外王的至高境界。

从岳飞精神的传承弘扬及其当代意义看,岳飞精神也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毫无疑问,岳飞既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因为民族英雄首先是爱国主义者,还要为捍卫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利益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岳飞一生以报效国家、恢复中原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钦敬。岳飞生活在战乱频繁、国家蒙难、百姓遭殃的两宋之际,亲眼目睹家乡人民流离失所、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他自幼受到父亲岳和“殉国死义”的爱国教育,从军时母亲又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激励其以身许国。岳飞20岁从军,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每战必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义无反顾。他始终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和私人恩怨,尽可能地团结抗金将领,真正做到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所以《宋史·岳飞传》记载:“帝得奏大喜,赐札曰:‘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

3d7fc2926fe7e604fe79bd8c539dcfb6

二是恢复中原的统一精神。1133年,宋高宗赵构御书“精忠岳飞”锦旗一面,作为军中张挂的大纛。1134年,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建议收复襄汉六郡: “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得到宋高宗赵构的支持,但赵构又规定岳家军只以收复六郡为限,不得“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1140年,岳飞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完颜兀术放弃开封, 准备渡过黄河撤退。正在此时, 赵构一天连发12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赵构之所以一天连发12道金牌,是因为赵构判定岳飞不会马上服从命令。他深知在岳飞那里,往往是道统高于政统:道统是以圣人为代表的思想系统,比如恢复中原的统一精神;政统是以皇帝为代表的政治系统,比如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收到12道金牌后,只能班师回朝并“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

三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宋史·岳飞传》:“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岳飞出身寒微,但力学不辍,不仅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悉心研究战略战术,不断提高军事指挥艺术。岳飞刻苦学习和深刻体悟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和悟以致用:一方面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达到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效果。岳飞虽是行伍出身,但其文学创造和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充分说明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儒将。岳飞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奋发向上、雄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b487204f3c7bc2fe44669cf3ef491415

四是廉洁奉公的自律精神。岳飞廉洁奉公,为政清廉,首先表现在不置私产。他有一句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高宗赵构打算为岳飞建造府第,他婉言谢绝:“敌未灭,何以家为?”他强调为官者应当清廉自律,并不是表面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一以贯之。《宋史·岳飞传》:“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明人杨继盛诗云:“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河南汤阴岳飞庙正殿楹联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正是岳飞廉洁奉公精神的真实写照。

五是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岳飞是南宋杰出的军事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宋史·岳飞传》:“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他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金人甚至留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这不仅因为岳家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更重要的是岳飞抗金斗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086434e97fdc2fed2981ff349cdb49ed

六是胸怀远大的天下情怀。《宋史·岳飞传》:“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其中的“天下太平”充分体现了岳飞胸怀远大的天下情怀。儒家“修齐治平”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太平”,所以《礼记·大学》记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与岳飞的“天下太平”一脉相承。

自古至今,岳飞精神及其典范意义受到普遍推崇和肯定。岳飞在抗金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却惨遭杀害。岳飞之死是千古奇冤,自南宋以来,人们一直为岳飞鸣冤,对他的人格魅力、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大加赞扬和纪念。从明朝之后,在京城建历代帝王庙,祭祀三皇五帝等历代帝王,以历代功臣配祭,明清各朝都有岳飞从祀。历代都有赞扬和纪念岳飞的诗词、戏曲、小说,有些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流传至今。抗日战争时期,岳飞等中华民族英雄极大地激励鼓舞了全国广大军民,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于岳飞的研究和评价,学术界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著名历史学家、宋史泰斗邓广铭教授与其研究生张希清教授合作,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发表《关于岳飞的几个问题》《略论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等文章,明确指出:“岳飞称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后来修订出版的《岳飞传》仍然坚持这一观点,认为岳飞“不只是属于汉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属于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英雄。”相关论述不仅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而且经得起历史事实的长期检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还特别提到,因家风传承和耳濡目染,自己从小就崇拜岳飞,就爱听母亲讲“精忠报国”的故事。2014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视察时说:“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说:“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褒奖英雄模范、弘扬英雄精神,在多个场合讲述英雄模范感人故事、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党全国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一个国家对英雄的缅怀和敬重是其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有尊崇英雄的文化传统,许多国家甚至专门为此立法,对本国英雄的物质权利和精神权利进行全面保护。英雄历史需要后人深刻铭记,更需要后人满怀敬意,传承弘扬其不朽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尊敬英雄、学习英雄、宣传英雄、成就英雄、捍卫英雄、争做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岳飞等中华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人格魅力、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一定要进一步传承弘扬岳飞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英雄气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和昌盛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岳庆平是岳飞第29世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岳飞文化研究会会长)。


轮值主编:韩好、成才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