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狂草想要达到至高境界太难了。如果没有“舍我其谁”的狂放性格,没有能够装下宇宙万物的博大心胸,想把狂草写到登峰造极几乎是不可能的。
千年以来,能够称为“狂草圣手”的,大概只有三个人,张旭、怀素、毛泽东。
一、有些人,是注定要写狂草的
毛泽东可以说是自张旭、怀素以后唯一把狂草写到登峰造极的人,这就像他的诗词一样,气势无人能敌。今天 ,京博君就带大家来看看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书法。
可以说,毛主席的狂草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大气磅礴”。
看毛泽东的狂草书法,就像你站在风雨雷电、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观看万马奔腾、纵横驰骋的壮观景象一样,苍凉豪迈、恣意放纵、横扫千里。
为了狂而狂,不狂楞装狂,都是不行的。性格必须是真正的“狂”,才能有所造就。否则“或本不狂,或不敢狂,或外狂内不狂,或手狂心不狂,或心狂身不狂”,都达不到狂草艺术的最高峰。
也许有人会问,毛泽东狂吗?
他“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博大胸襟,他二十几岁就能发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雪》: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哪个人能有这样的气魄!
从军事才能看,毛泽东并非科班出身,从没进过军校进修学习,但凭借出色指挥才能,却把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们玩得团团转。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用这16字诀,把昔日黄埔军校视为三脚猫的游击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用四渡赤水一役向世人宣告: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然而就在四渡赤水的10年前,军事才能尚未显露的毛泽东还只是一介书生。
“人字形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娓婉。”
这是郭沫若对毛泽东的初印象,真是像极了这张照片。
甚至连蒋介石都搞不懂,红军一开始不就是逃跑吗,怎么跑了25000里,就成就了伟大的长征?因为不理解,所以我们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38年过去,弹指一挥,毛泽东让中国的日月换了新天。在他身上,有太多光环,太多魅力,也有太多谜。
毛泽东一生那么忙,他如何将当初规范老实的小楷,写成气势磅礴的狂草?因为不理解,所以我们说:毛主席用笔真如神!
二、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张旭以草书名世,然而写狂草的他,却练得一手精绝的楷书。
张旭的狂草,绝非一时兴起的胡涂乱抹,而是蓄谋已久的厚积薄发。
一个将天地万物都能寓于书法的人,就难怪能教出颜真卿这般神人,也难怪连道听途说的怀素都能成名了。
看张旭个人,如果没有楷书的功底,就没有狂草的经典。
同样,毛主席如果没有楷书功底,也不会拥有如此气势磅礴的书法。
毛主席成熟时期的书法大家一定都见过了,但其早期书法,特别是楷书,见的并不多,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年轻时候的字迹:
本以为,毛主席年轻时的书法就很潇洒奔放。
现在,你可能小失望了。
我们继续看:
再看:
武汉东湖磨山,毛泽东楷书《离骚》
毛泽东楷书《离骚》,是他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的作品。
据说,这是毛泽东一生中现存能见到的不多的楷书作品之一。
毛主席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主的《楚辞》,对屈原的伟大爱国精神和天才的文学创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说:
“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
他评价屈原是继《诗经》之后“首屈一指”、“第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诗人”。
毛主席早年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所以,毛早期书法以曾国藩的字为底子。
楷书更能彰显一个人稳重的性格,而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楷书,更是字体工整而有力,一笔一画,一丝不苟。足可见成熟之质。
慢慢的,随着人生阅历不断增长,毛主席的书法开始发生变化。
青年时,毛主席的书法就已经很有味道。
毛泽东的书法是信笔成书、不拘俗套的。
一般来说,喜欢狂草的人,通常性情奔放、浪漫;
而喜欢写正楷的人,则严谨刻板。顿挫分明的字体,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刚健有力;
而汪洋恣肆的书法,则折射了一个人豪放不羁的情怀。
三、写好字,练心性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在1929年10月写的。那年他36岁,本命年,遇到了政治生涯一个很大的坎儿:被迫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赴闽西领导游击队,建设根据地。
那个秋天,毛泽东的处境很差,身体很糟,心境也不好。有人说,这首词里的“人生易老”,“万里霜”都是他的哀叹。但通篇读来,这词的正能量还是压倒了负能量:战地黄花的香,胜似春光的美,都昭示着美好的明天。
毛泽东挺过来了。几个月后,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后来的一切,我们就都知道了。
在用毛笔重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三十年过去了。如果以书法家的标准来审视毛主席,此时的他可谓人书俱老。这幅《重阳》,可以称得上是他最好的一幅书法了。
写这幅作品时,毛泽东的心境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了,下笔疾书,不计工拙,十分潇洒。
第一笔下来“人生易”三字便相连,接下来“难”字扩大,以松散之势为“人”字一撇做出避让,随后时而点戳,时而横扫,作品狂而不乱。
写到下阕,“一年一度秋风劲”,行与行之间的空隙完全被填堵,但是凭借单字笔画的疏散,让作品出现了非常意外的留白,这白留得毫无道理,却又理所当然。
最后,用一个大大的“霜”字来压阵脚,而且,就这么压住了。
最后一笔,其实是那个句号。细细的笔画,就那么轻轻一划,这个俏皮的小圈,成了霜字的一部分。
整幅作品到此戛然而止,他是不盖章的,这时甚至连款也不落。
毛泽东不是书家,但也许最懂书法:兴来就划拉,兴尽便掷笔,历史上伟大的作品,都是这么来的……
这就是书法的有趣之处,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书法家能纯粹以书法立世,书法只是他们诸多才能中小小的一环。苏东坡是书法家吗?是,但他更是个文学家,诗人;毛泽东是书法家吗?是,但他更是个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一代伟人。
毛泽东的书法不可学,是因为毛泽东是天纵之才,其书法洋溢着无与伦比的才气、豪气、灵气、霸气、神气,令人叹为观止,敬之仰之,绝非常人可以驾驭。
疾风劲草之势,狂飙横扫之笔,落笔如刀,游刃如丝,气运韵通天,大有张旭之风。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在革命年代,毛主席多次为部队题字,每次题字,点画如长枪大戟、运笔峻拔、势不可挡,而对将士和人民给予极大的鼓舞。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向外柔内刚、柔以抒情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淡雅之风,唤起人们的愉快、向上、平和之情,给人无限的美的享受。
毛泽东的书法是学不来的,正如学不来毛泽东一样,他的学识、气质、精神无人能够企及,独一味。毛主席的书法之所以独一无二,也正是因为里面融入了太多东西:他出入书本,往来战场的学识和胆魄;他通达古今,睥睨中外的雄才和胸怀,无一不在笔端显现。
有人说毛主席是行草书圣,其实书法对于他而言,就像红烧肉一样,属于调节生活的佐料。不像今天书协美协的人一样,依靠书画维生。我们眼中用笔如神的毛体狂草,不过是毛主席用打江山、治大国的心情,烹制出来的一道小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