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联”的文章 赣榆医联体建设显成效

“现在瞧病比以前方便多了,听大夫说,俺的血是送到区人民医院查的,拍的片子也是区人民医院专家帮着瞧的,合作医疗还能报销,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海头镇东吴村的吴大爷给笔者讲出了最近到乡卫生院看病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今年区扎实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打造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医疗联合体,实现五大中心建设、专科联盟顺利运行的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正在对乡镇交来的器械进行查验

赣榆区位于江苏省最北部,北接山东省日照市,是传统的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个别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较差,只能做一些常规的检查项目,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和检查,老百姓就需要坐车到区里医院看病,非常不方便。针对这一困境,赣榆区以公立医院改革为抓手,新农合政策为杠杆,依托卫生信息化技术,通过五大中心建设、专科联盟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医联体发展,在全区形成医疗联合、信息联通、医保联保、专科联盟、专家联动的“五联”诊疗新格局。使老百姓小病在村卫生室解决,常见病到乡镇卫生院治疗,大病基本不出区。上半年,区人民医院出院病人达2.47万人次,三、四级手术率达到70%以上;镇村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60%以上。

影像中心专家正在会诊乡镇传来CT片

重心下移,推进医联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该区制定出台了《赣榆区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赣榆区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确立了“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上联三甲,下联镇村,组建医联体”的改革思路,大力推进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业务指导,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100%的公立基层医疗机构进入联合体。加强集团合作,加入了市第一人民院医疗集团和市中医院医疗集团。同时,区人民医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与省人民医院建立心脏介入远程会诊中心,与北京同仁医院建立眼科基地,与北京天坛医院建立了内镜技术协作关系。开创医学博士团返乡助医帮扶活动,定期邀请30余名在外赣榆籍医学博士回乡开展医疗帮扶,建立长期“助医帮扶”合作关系。

如何让更多的基层患者小病不出镇,从源头上解决群众看病难题,区卫计部门一直努力着。经过几轮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硬件设施逐渐提高,但仍有很多群众一有头疼脑热就习惯性往大医院跑,造成乡镇医疗资源闲置浪费,上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的医生队伍是留住群众的关键,只有提高医生医疗技术水平,才能让更多的群众愿意在基层看病。”区卫计委副主任董洁说,医生的技术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只有借助大医院专家力量,才能补医疗技术这块短板。

为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专家联动,实现民众享受公平健康服务,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单位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该区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区级医院学科带头人、高学历专家主动“走下去”。选派29名骨干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暂停下派人员原单位的处方权,组建医疗技术团队,全日制到基层开展诊疗、查房带教和手术会诊等服务。开展挂职帮扶活动,派出15名区级医院医疗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开设专科工作室,到乡镇卫生院每周开展诊疗活动不少于2天,借助本医院及上级医院的人才学术优势,采取师承模式每人带教2名镇村专业人员,积极组织专家到挂职单位开展手术示教、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时,优化进修政策,拓宽进修渠道,把基层医护人员“请上来”,让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村医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帮助基层培养各类卫技人才和科室骨干人才,有效解决基层人才缺乏的困难。

资源共享,建立“五大中心”,让居民看病足不出镇

怎样实现影像、心电、超声、检验信息的迅速、准确传输,使区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之间的信息无缝对接,在这个问题上赣榆区人民医院徐宏团院长显得胸有成竹。他说:“我们医院2015年搬迁到赣榆新城区,实现了三级综合医院的跨越式发展,不论是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硬件都有了大幅提升,信息化系统更是在连云港市甚至苏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2015年以来,该院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将HIS、PACS、LIS系统与手麻、体检、院感等系统有机融合。建立医疗协同平台,实现了微信挂号、网上支付、院内导航、移动医疗、移动护理、远程会诊和点对点的影像传输等功能。有了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与乡镇卫生院的信息互联不是问题。

今年6月份,医疗协同平台终端配置到全区25家乡镇卫生院,完成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心电超声和消毒供应“五大中心”建设,利用互联网和医疗协同平台实现了影像图片的实时传输。在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我们看到医技人员熟练的操作数据传输系统,对乡镇卫生院转来的CT片进行阅片,明确诊断,录入诊断报告后点击发送,一次远程影像诊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乡镇卫生院马上就可以打印出区医院专家的诊断报告。重点打造医学检验中心,检验项目由原来的320种增加到近600种。每天上午乡镇卫生院完成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后,贴上二维码标签,通过专业物流车送到区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检查报告直接由计算机传到乡镇卫生院化验室,患者当天就可以拿到检验结果。同时,医疗协同平台还具有双向转诊的业务申请、病人病历的传输、医学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网络互通,将区人民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五大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有效解决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和具备诊断资质医生缺乏的问题,既避免了医疗卫生资源重复配置、降低了医疗运行成本,又缩短了患者来回奔波的时间,使区级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服务水平。”塔山镇卫生院熊正根院长说。五大中心运营两个多月,区人民医院就完成乡镇卫生院上转的影像业务1000余例,提供病理、检验诊断服务700多例,配送消毒物资近千件。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广大群众可以不再纠结于是否需要到区级医院就诊检查,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区级医院的专家服务。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新农合的门诊报销政策,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上下联动,成立专科联盟,织牢镇村卫生网络

成立区级专科联盟是赣榆区卫计委解决群众看病难,提升镇村医生技术水平的一项新举措。近期,医联体牵头相继成立了糖尿病、高血压、骨科、肛肠等九大联盟,成员覆盖全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专科联盟的成立,可有效缓解镇、村两级人才缺乏的短板。通过专科“联盟”,将区、镇、村三级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施无缝衔接,利用网络、微信、电话等现代数据传输技术,可实现由三级医院医疗专家对镇、村医务人员提供在线技术帮扶和咨询,使患者在镇、村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科医生提供的健康咨询、指导治疗、理疗康复指导等服务。

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章勇当选首届糖尿病专科联盟主任委员,有28名乡镇卫生院内科医生当选为联盟委员,占委员总数的87.5%,联盟会员有近500人。章勇主任表示,他将带领科室医师拜访联盟内的每家村卫生室,了解乡村糖尿病防治情况,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省市专家对会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章主任还有一个长远计划,开展赣榆区糖尿病数据采集工作,计划抽取常住人口的1%,约10000人,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测HbA1c,建立赣榆区糖尿病数据库。

区卫计委王维锡主任表示,要充分利用专科联盟这一模式,在“盟”字上大做文章,成立专科联盟,不是搞医疗垄断,而是利用结盟这一形式,采取“抱团取暖”的方法,加强区域医疗资源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价廉、便捷的诊疗服务,提高群众社会满意度。(孔之众编辑报道)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