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 亚洲水塔大揭秘 报告文学《探秘第三极》惊动业界

“《探秘第三极》立足全球视野真实地反映了史无前例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始末,题材宏大,质感厚重,气势磅礴,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民族精神,无论是表现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地质题材稀见的史诗性作品,也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值得推介。”这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为张亚明长篇报告文学《探秘第三极》所写的推荐语。新媒体头条记者从北京获悉,这本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出版受到了当代文坛大家们的关注,惊动了业界,成为一个热点。

2.jpg

    为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等野外艰苦地区所做的贡献,7月1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召开《探秘第三极-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纪事》出版座谈会。来自地质科学界、文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文学评论家5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感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黄传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杨晓升等著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分别从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等不同角度对《探秘第三极》进行了学术探讨。张洪涛说,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探秘第三极》透过‘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和找矿重大突破’这一史无前例的科学实践,再现了青藏专项的辉煌成就与艰辛历程,生动描述了地质人填补地质空白、勇闯生命禁区、报效祖国的情怀,诠释了地质人“三光荣精神”、“李四光精神”;对世界能源格局,中国的能源战略,能源和国土周边安全精准深刻的回答,不仅反映了我国青藏高原研究的地学高度,也竖起了中国地质人精神上的海拔高度,是我国地质文学的一次新突破!”《探秘第三极-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纪事》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张亚明执笔。作者深入10多个省、区20多个地调院、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采访了200多名参战的地质科技工作者,收集购买了一千多万字的书籍、资料和录音、光盘,在地质人创业创新的生动实践中挖掘素材、汲取营养、触发灵感、深入总结,折射出地质文化创新的灿烂之光,展现出地质行业面貌的历史变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在发言中指出,《探秘第三极》以近代地质先驱人物、地质科考事件为经,现代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为纬,纵横捭阖地真实回放了地质人绝地搏击的生命舞蹈,这是我国地质科学领域重大题材不可多得的一部长篇报告,洋洋洒洒50多万字,书写了中国梦、科学梦、能源梦、地质梦,满满的正能量,浓浓的地质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地质英雄群像,反映了作家的现实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我期待有更多的作家深入到时代生活的激流,发掘地质人的精神“富矿”,创作出更多的当代文学精品,推动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3.jpg

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说:“《探秘第三极》不失为一部悲壮而豪放、成熟而大器的报告文学力作。作品围绕国内外地质科学事件和科学人物,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社会事理进行了理性的梳理、判断和把握,纵横捭阖的宏大叙事中着力于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思想意义’和史学价值的探求和反思,字里行间流淌着浓烈的国家忧患意识和科学爱国情愫,珍贵的国家历史记述和真实的文学表达,使这场跨世纪地质大调查的品质更加威严雄壮和大气磅礴,也更具有了真实纪事、彪炳史册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黄传会发言说,《探秘第三极》全方位报告了长达12年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缘起、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与璀璨辉煌的科研成果,表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历史方位准确的战略判断和正确抉择;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扣人心弦的人物故事,以及催人泪下的情感画面,既写出了青藏高原的历史纵深感,又有波澜壮阔的战役现场感,既写出了地质调查的递进艰难,又写出了科研创新的中国高度,这部充满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的恢弘之作,是当代报告文学创作中弥足珍贵的收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文学》杂志社长兼总编杨晓升评价说,作家以满腔热情、历经五年打磨出这部长篇报告,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数百人,凝聚了民族心声,传递了中国情怀,确实是近年来值得关注和珍视的一部作品,用厚重大器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文学》杂志社长兼总编杨晓升评价说,作家以满腔热情、历经五年打磨出这部长篇报告,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数百人,凝聚了民族心声,传递了中国情怀,确实是近年来值得关注和珍视的一部作品,用厚重大器来评价绝不为过,青藏高原前世今生的历史沧桑、地质人感天动地的卓绝奉献,实在令人震撼,无论是主题开掘、文本架构、还是艺术表现,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感染力量和审美品格。珍贵的史料和教科书性质,凸显了《探秘第三极》在新时代的文本意义和价值。民族的魂魄、精神的折光党的十九大代表唐菊兴,带着他的团队坚守青藏高原20多年,他作为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代表发言时深有感触地说,“《探秘第三极》可用三个字概括:‘真、实、美’。一是‘真’,真实再现了当年火热忘我的大战场景,突出了野外一线地质队员,是一部青藏高原的地质史和矿床勘查史,更是一部弘扬英雄主义的时代赞歌。二是‘实’,每一个大调查的参与者,无论是管理者,抑或野外一线的地质队员,都能在这部史诗中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都能在这个火热的场面中找到自己浴血奋战的缩影;三是“美”,作者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大美高原的迤逦景色,也秀出了地质人对国家的极端忠诚、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展示了大美地质人的高尚情怀。地质调查局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探秘第三极》的出版,是中国地调局党组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构筑精神文明高地的重要体现。横跨两个世纪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多兵种、大规模、集成化开展工作,其重大理论创新颠覆了构造理论的“西方模式”,打破了传统成矿理论局限,确立了青藏高原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他强调,在光荣与梦想同在、理想与英雄共生的今天,地质工作者要进一步弘扬“李四光精神”、地质“三光荣精神”和“青藏精神”,以科技创新改造地质调查、支撑地质调查、引领地质调查,加快地质调查工作升级转型,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座谈会上,地质出版社社长顾晓华、作者张亚明分别对匠心打造这部作品的过程作了发言。自然资源部地质出版社、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各部室、在京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探秘第三极》编委会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图文/郑能量、责编:成才、来源:地球村民网)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