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努力实现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同时,把防沙治沙与调整沙区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沙草产业。图为群众在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腹地种植沙柳。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摄

       如何在发展工业文明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实现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这是欠发达地区和能源富集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在解决能源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前不久,围绕“促进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这一主题,中央党校专题调研组赴鄂尔多斯市进行了调研。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推动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其基本做法是抓好“三结合”。

  能源经济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能源经济立市战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生产能力过千万吨,形成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新的支撑点和带动力。二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截至2012年6月底,装备制造基地引进项目50个,协议总投资近4000亿元。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四大物流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四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制定出台了“四个一”(为转移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人口转移政策,“一市两区、两大组团”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市相结合。一是坚持把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富民强市。近两年,市和旗区两级财政支出的5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成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技术产业化第一条生产线和世界首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启动启迪科技园分园、鄂尔多斯低碳谷、中科院大科学装置项目及高新技术育成中心、中国工程院转基因项目等。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结合。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一是大规模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二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三是推动沙化治理由“英雄治沙”、“模范治沙”转向“企业治沙”;四是在黄河南岸自然灌区开展水权转换节水改造工程和水沙置换节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五是全面实施禁牧休牧轮牧政策,制定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三区”规划。

  在“力量转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鄂尔多斯市实现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深层原因是什么?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主要是通过“力量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研究表明,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再向后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发展有一个由物力向能力转移的“力量转移”过程。从这一认识出发,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注重通过推进“力量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物质驱动力(“羊、煤、土、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则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政策导向、搞好制度安排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聚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具体来说就是:第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第三,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发展过程,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第四,尊重劳动、鼓励创新,积极营造凭本事吃饭、凭成绩立足的社会环境氛围。实践证明:“力量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广大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应善于把握和积极推动“力量转移”;鄂尔多斯市以“三个结合”实现能源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际上契合了“力量转移”的发展趋势。

  (执笔:韩庆祥 王海滨)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