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迂迢村 书画乡情守清溪(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


竹海环抱着小村供图:安吉县委宣传部


迂迢村景供图:安吉县委宣传部

        迂者,曲折也;迢者,源远也。迂迢,听起来就山弯水绕。正因山势、水势、路形迂回,此村得名。

  一条弯弯长长、清清澈澈、叮叮咚咚的溪流,把人带进浙北的百年小村迂迢。

  在苍白的冬天,这里也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循溪而行,清溪下游,妇女们在石板上捶洗衣裳,啪啪的声响惊醒了远山。溪水蜿蜒流过的农家,黑瓦,白墙,砖砌成的小院,石头垒起花台,眼前是一棵棵盘根错节的百年大树,挂在枝头的,白白的是乌桕子,黄黄的是皂角,举起相机就是一张艺术照。溪流从山里来,山里有千亩竹海,风一吹,就像海般掀起千层绿浪。经过青翠的竹林层层过滤,这水叮咚奔腾,悠远绵长。 

  悠远绵长的,不仅是这一弯清溪,还有这里的书画文脉。 

  走到村口,一片热闹,十几名村里的书画协会会员在写春联。两张大画案拼成台子,地上全是红红的春联,正在晾干墨汁。“我们这里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挂春联,不用麻烦别人,村里字写得好的有的是!”村里天子湖红叶书画协会会长徐岩松很自豪。村里的书画协会已经成立十几年了,最开始的成员只有23位,如今已有书画骨干100多名,爱好者500人左右。

  百年老屋徐世春故居的简介,富有文采、绘声绘色。清朝“徐五老爷”勇擒“身高八尺,日食斗五斤”的北方巨匪的一幕栩栩如生。“巨匪想以猛力脱身,一个箭步背着五老爷连续跳了五张大桌子,极力挣脱。两人从茶馆内一直翻滚到街道上,拼搏百余回合,巨匪耗尽全身力气,精疲力竭,终于被擒。”

  迂迢村先人从安徽迁来,落户于此。清流竹林,寄托过迂迢村先人的乡情。不断线的书画文章,让这里的历史变得清晰。而它们,正是今人所珍惜的财富。

  这里山势崎岖,地无平途,为了管住污水,村里请浙江大学老师设计了全生态的小型处理系统,“能把厨房的油污管起来”。村里的副书记丁永忠说。

  村里最高处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于依山而建的四五户人家周围。管道连起了这几家的厨房,通到一个共同的污水处理池。池里从下到上,石头一层层从粗到细,最上面铺的是细沙,再用一层黄土盖住。油污水在这里被过滤干净后再往下流,黄土上种着根系深长的麦冬、美人蕉,吸收着营养,郁郁葱葱。

  竹子虽多,但村里人并不完全靠山吃山。“我们不允许发展小作坊,竹加工漂白过程会污染环境,我们不支持,村里人也都理解。”丁永忠说。

  只是一个村子,却早有了创建书画文化村的总体规划、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规划。这些规划,是北京、上海、杭州的专家,来勘探来感受,揣摩透了,顺山势依水流,尊重过去的老房子规划构造,再一块块砖一块块石头建起来,农民书画院、千米书画长廊、书画古民居……一来二去,美丽的名气就传出去了。

  在守护美丽的过程中,村民们温润有礼很淡定。

  冬天到了,家家户户买鱼准备过年。鱼买来要养着,好办,拿个木栏栅卡住溪流的一节,形成一个小池塘,鱼儿就在里面优哉游哉。一个个小池塘里,各家的鱼都混养着,要上厨就随便捞一条,没人计较大小。

  对一个外来客来说,这种不计较,或者也是一种幸福吧。

  

  住在迂迢山好水好空气更好,闲时写写画画安逸得很!

  ——村民 徐岩松

  空气中都溢着浓浓的墨香,山清水秀还有淳厚的文化底蕴。

  ——杭州游客 俞洁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