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大趋势:交流交融交锋(大家论道·当今世界发展大趋势系列)


2012年12月16日,北京,第十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现场。吴长青摄(人民图片)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苏州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上,刺绣艺人指导外宾体验刺绣。朱桂根摄
(新华社发)


2012年12月21日,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北京市大兴区“飞翔的凤凰”展台。阿 静摄(人民图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在上两期“大家论道”中,我们探讨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本期“大家论道”的三篇文章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大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编  者

  

  世界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我们应深刻认识、正确把握这一特征和趋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深刻把握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

   文化多样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产物,始终处于不断变迁、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时代性。就像生物 具有多样性一样,文化的发展方式和表现形态也是多样的。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的民族创造了各自独 特的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以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 约》这三部公约,为尊重、保护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提供了法理依据与制度保障。

  世界文化多样化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依存、对话、交流中发 展。世界文化多样化是不同文化相互依存、对话、交流的产物,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因此,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化深度交流的结果,是信息时代、开放时代不同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融的 重要体现。抱残守缺或文化傲慢都不可能从多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都不可能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发展自己。只有善于通过文化交流从其他文化中汲 取有益养分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自身文化的发扬光大;只有善于通过有效途径向外传播自身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作出更大贡 献。

  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中华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首先需要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不能理直气壮地发展和传播中华文 化。应不断增强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懈探索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品质。我们党致力于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 忠实继承人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这种继往开来的文化抱负,正是出于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出于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 感。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培养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 中华文化不但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攸关者,而且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维护者、促进者。因此,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强化世界意识和 世界关怀。实际上,中华文化并不缺少这种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文化正是因为有较强的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才能尊重、维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才能融合儒、道、释等不同文化,使自身不断繁荣发展。今天,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应进一步明确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而且应进一步培养 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使中华文化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强化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 化,需要我们强化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意识与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此,应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文化的 土壤中,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融入中国人的情感中;进一步加强中华文化研究,推动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创新,大力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 学社会科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使中华优秀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薪火相传,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 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

  (执笔:李文堂)  

  

  信息化助推世界文化变革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信息化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等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信息化促进世界文化大发展

   信息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载体。作为思想观念的文化必须有传播的工具和载体,文化的进步也能够通过文化传播工具和载体的进步表现出来。以数字 化、网络化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在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变迁,标志着文化传播工具和载体的划时代变革。

   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文化传播效率。现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极大地压缩了文化传播的物理时空,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文化信息可以在瞬间抵达遍布世界各 个角落的用户,实现文化的“零距离”、“零时差”传播。这种文化传播速度和效率,是以往任何文化传播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信息化进一步促进了文化表现形态的变迁。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文化传播工具与载体的同时,也推动文化表现形态发生变迁,出现了电子书、电子报、网络电视、博客、微博客、微信等一系列全新的文化表现形态,这些新的文化表现形态又反过来推动当代文化的进一步变迁。

   信息化对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互联网的无障碍性、开放性、信息海量性,使得网络世界不仅存在大量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信息,也存在大量低 俗、不健康甚至封建、有害的文化信息,对后者的甄别和监管难度不断加大。同时,由于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步性,各国对文化信息的占有和传播是不平等的,一些西 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全球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软”征服和全面的文化扩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被动的不利局面之中。

  我国文化信息化有喜有忧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持续推进、数字文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电子出版物数量和质量飞速提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化为代表的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取得较大进展,欠发达地区文化事业依靠数字化、信息化获得实质进步,等等。

   同时,我国文化信息化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文化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例如,有研究机构统计,在互联网中以中文传播的文化信息不到文化信息总量 的1%。二是缺乏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有研究者指出,当前一些国内网站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境外信息多、虚假信息多、无效重复信息多、低俗信息多,与 之相对应的是健康信息少、知名品牌少、网站在现实社会中的活动少、网站技术含量少。出现这种现象,与网络缺乏有效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无关系。三 是文化安全形势严峻。我国现有的数字化技术与软件、网络基础设施等大都建立在国外的核心技术之上,网络文化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四是文化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滞后。现有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总量不多、种类不全、覆盖范围窄,大型数据库不多,网络文化创意产品匮乏。

  推进我国文化信息化的着力点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文化信息化产业;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信息化产业,形成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信息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资源数字化,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 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网络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

  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制定文化信息化总体发 展规划,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信息化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使文化信息化工作有法可依、循序推进;加强对网络和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加大对不良和有害网络文 化信息的监管力度;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扩张与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吸 收借鉴国外有利于推进我国文化信息化的制度与管理经验,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快我国文化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 去”,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信息化标准与规范,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信息化产业竞争,努力占据世界文化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

  (执笔:文丰安)

    

  世界文化产业竞争加剧

  祁述裕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日益融合,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很多国家加大了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激烈竞争的态势。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文化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其增加值大大超过其他产业,增长率也普遍高于经济总量增长率。据统计,英 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美国的视听产品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40%以上的份额。

  文化产业呈现跨界发展、产业融合的趋势。互联网、移动媒体、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媒体融合、产业融合的步伐。借助跨界发展的力量,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新的文化领域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跨国文化公司成为世界文化版图的重要构成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产业之间的壁垒不断被打破,掀起了跨行业、跨国界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跨国文化公司占据了全球国际文化贸易量的2/3以上。

  文化产业的就业贡献率显著。目前,人们对文化消费、精神消费的需求大大提升,这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为各国创造了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全球范围内整合文化要素的能力成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资源、人才、资本等在全球范围 内合理配置,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些文化产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大型和超大型跨行业、跨国界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能耗少,生产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作为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主导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和高速增长的引擎。

   文化产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同媒体的相互融合,不同生产方式的相互嫁接,加上全球文化市场的形成,使文化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出现了一些巨型文化企 业;不同类型文化生产关联度增强,延长了产业链。在经历了全球化、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之后,文化产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文 化产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传媒产业逐步放松管制,大幅度吸引私有资本进入传媒产业,不但增强了本国传媒产业 的实力,而且保证了这些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放宽各类资本准入门槛、让民间文化智慧自由成长和发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 流。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 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减少行政干预;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 动,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支持和壮大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投 资主体。

  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 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优秀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紧密结 合;鼓励文化创造,鼓励拥有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重视以原创版权为主的内容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繁荣文化市场,鼓励文化消费。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文化消费的结构性缺口依然存在,文化消费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应有针对性地研究 制定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繁荣文化消费市场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文化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拓宽文化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编辑:孔之众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