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冬天,中断10余年后
中国高考的车轮重新滚动
27万余人荣幸地成为“七七级”
(1978年春入学)
距今,已整整40年!
在很多回忆中,众多知青不约而同地用杜甫那句“漫卷诗书喜欲狂”形容当时的心情,因为它给了所有人新的希望。
祝考生都能考出最优成绩,
进入理想大学。
今天,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第40次全国高考。40年来,高考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是许多中国人共同而有区别的记忆。
40年前的8月8日,邓小平在科技教育界知识分子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确定恢复高考。很多年轻人通过当时的高考实现了“逆袭”。高考让那代人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如今已入中年的他们,至今对那场考试怀有沉甸甸的感情。
40年前那代年轻人对知识本能的眷恋,这种在田间地头以外的奋斗,让他们获得了见证人生下半场辉煌的入场券;即将进入考场的90后甚至00后,将第一次品尝到奋斗等价于收获的果实。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高考都是这些奋斗的见证者,这也是高考在每一代人心中所留下的共同痕迹。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华(招生)试点报告》,并要求各地参照执行,全国各大院校开始恢复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1977年8月4日早晨,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邓小平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 所谓工农兵大学生,就是从出身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中选拔,不用考试,也不限年龄,仅凭组织上推荐,即可入学。从1970年到1976年,全国各大高校一共招收了82万工农兵大学生。
▲ 中央人民银行长周小川、作家贾平凹、梁晓声、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社会学者李银河、企业家王石等都曾是工农兵大学生。
▲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1977年冬天,中断10余年后
中国高考的车轮重新滚动
27万余人荣幸地成为“七七级”
(1978年春入学)
距今,已整整40年!
在很多回忆中,众多知青不约而同地用杜甫那句“漫卷诗书喜欲狂”形容当时的心情,因为它给了所有人新的希望。
1977高考恢复之后,学生高考的准考证。
1977年,西藏日喀则地区准考证
△在复习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的情况下,很多人白天工作,夜里点起煤油灯,拾起那些荒废已达十余年的功课。电影《高考1977》再现了这一场景。
▲ 1977年12月7日,北京市高考第一天。那年高考由各省分别命题和组织考试,北京市考试共3天。
▲ 1977年12月11日,上海考生走进考场。
▲ 1977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高考之门终于开启。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上,许多人的命运改变了。
▲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1978年高考,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自此,分省录取的制度基本沿用到现在。
▲ 1977年,中国科技大学成立少年班,招收了21名少年大学生。这是少年班的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
▲ 1980年高考,一位高中教师在考场外鼓励学生。
▲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图书馆门口常见的景象。包括高考考生在内的学生,排队等图书馆开门,为的是抢个阅览室靠窗的位子。他们穿的大多是军便装、中山装、两用衫;背着帆布书包,脚蹬上海流行的765皮鞋。
▲ 1982年7月6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张筑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 1982年春,武汉大学中文系77级毕业照。
▲ 1983年6月,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抱着娃娃的年轻父母前来买各类课本或参考书。“文凭”开始变得更加重要,许多文革中耽误了学业的回城知青,不得不肩挑生活和补学历两副重担。
▲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图为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用英语热烈交谈。
▲ 与此同时,英语热不断升温。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图为1986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上海,恢复高考后求知的年轻人,图书馆自修室内座无虚席。
▲ 1994年,湖北三峡坝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在全国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望军不停地给大家夹菜以示感谢。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图为1998年6月,河北遵化,备战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封闭式教学,至夜晚9时才下学。
▲ 1997年有二百八十万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校入学统考,“陪考大军”中的一位母亲向走出考场的女儿递上饮料。
▲ 1997年7月28日,西安发榜了,许多高考生落榜。国家办的大学数量有限,社会办学的大学包括民办大学便应运而生。这是咨询会上,替儿子选学校的父母。
▲ 1999年高考,福州市三中考场,学生考毕走出考场。
▲ 2000年普通高校试行“春季招生考试”,北京考区为千余名考生设置了54个考场。这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考场的考生参加语文考试。
▲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 2003年6月7日,考生在山西省实验中学考点答卷。从这一年开始,高考考期从7月提前至6月。
▲ 2007年6月8日,在武汉市首义路39中学高考点,一位考生赶到考场,被告之迟到4分钟,不能进场,无奈母女二人在考点外痛哭。
▲ 2008年7月3日,四川地震灾区延期高考举行,德阳人民医院的“病房考场”内,4名东汽中学考生正在填写答题卡。
▲ 2012年6月7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考考点入口处,高考考生们正在依次进入考场。高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打出事先准备好的助威牌,为高三学长们加油打气。其中一句助威口号是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
▲ 2012年6月25日,湖北省恩施市来凤县,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据悉,杨元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县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状元。
▲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考生参加艺术类考试。艺术类专业考生需要参加“艺考”,考试合格者获得报考院校的专业合格证,持此合格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艺术类院校进行择优录取。图为2013年3月20日,中国美术学院阅卷教师正在给考生试卷评分。当年有8.5万余人报考中国美院,而本科生招生名额只有1700名。
▲ 2014年临考前几天,四川巴城部分学校考生用撕书扔书的方式释放压力,迎接高考。
▲ 2016年6月7日,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一高考考点,交警“爱心服务车”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考生服务。当日,2016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据教育部统计,当年全国高考人数共940万人。
▲ 2016年6月7日,在湖北省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考点,考生们相互鼓劲加油。
▲ 2016年6月7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考点,考务工作人员李诚在监控室监控。
▲ 2017年5月15日,甘肃天水,高三考生复习备战高考。距离2017年全国高考只有20多天的时间了,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即将走上考场。教室内的条幅上写着“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 2017年6月5日,安徽六安,被称作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校门外,万名家长与居民夹道欢送今年的高考考生们奔赴“前线”,以至于当地需要出动警车为送考大巴开道。
毋庸置疑,刚恢复高考的那年,成为了40年来录取率最低的一次高考。据统计,当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到了570万,而实际录取人数只有27万,录取率仅5%。
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恢复,由于报考人数过多,造成印刷试卷的纸张不足,最后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而那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成为历年之最,达到了1050万。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2007、2008、2009三年高考报名人数形成了一波高峰,都突破1000万大关,分别为1010万、1050万、1020万。
而至近年,由于90年代以后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基本稳定在950万以下,高考的意义也逐渐由父辈们所赋予的“知识改变命运”转变成为人生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中男性占比51.27%,女性占比48.73%,而在高校中,这样的比例恰好反了过来,出现“倒挂”现象。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据统计我国高考成绩男女比例,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
全国各省市的高考难度一直为网友津津乐道,究竟哪里才是最难考的地方?
如果按照一本录取率来排,其实,上大学的难易程度和大家想象中有一定出入。
对于人口大省河南、广东、四川来说,录取率仅有个位数。而同样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的排名有点令人惊喜。
报志愿是高考的重要步骤之一。曾经,志愿的填报甚至比考试本身还让人焦虑。
不过,随着报考政策的改革,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而错失进入理想大学校门的考生越来越少。
2017年1月,浙江新高考录取工作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与以往相比,新高考录取方案可谓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按照改革方案的需求,新高考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考生每次可填报志愿不超过80个,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
浙江省以前第一批可填5所高校共30个专业,现在打破文理界限,考生最多可填80个学校,也可以最多选80个专业,选项更多,选择面更广了。80个志愿,可填志愿最多省份非浙江莫属。
2001年5月,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1929年出生,退休前已经从事了36年医疗工作的汪侠老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路。
尽管2002年他已经被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破格“录取”为旁听生,尽管49门功课全部合格,但因为一直没有学籍,自2007年起,汪侠老人多次参加高考,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一直坚持。到2015年,他已经参加了15次高考。
最近,在四川省成都市,有位刚满50岁的高考生,每天带着厚厚一摞高考资料泡在茶楼复习。
他叫梁实,是参加高考次数最多的考生,今年已经是他第21次赶考,因年复一年地坚持考试而被网友冠以“高考最牛钉子户”的称号。
梁实的梦想不是考一个普通的大学,2016年以前他的分数一直徘徊在300多分,去年他突破二本线,但是他说:不考上一本线,我是不会去读的。
所有高考试题中,作文一直最受关注。2001年江苏考生蒋昕捷的通篇白话文《赤兔之死》赢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拿到了满分,一度被称为“史上最牛作文”。
(滑动查看内容)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奉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之辱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勇武,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常闻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高考首日新闻,这些一定是预料之中:
10年高考8年雨……
不过,看上去平顶山今年不会下了……
关于高考的故事,太多太多。但对于每个人,高考都会是最值得骄傲的时光:那时的你,天文地理,人文物理,几何曲线,英文古语……几乎无所不知。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揣上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奔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
对于高考,张艺谋这样说:“如果没有它,很难说有现在的一切。”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那年,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19岁那年,马云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数学成绩19分。到了20岁那年,他参加了第三次高考,数学成绩79分。
但是,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1978年高考失利,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1979年,再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55分,再度落榜。
俞敏洪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他和二十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
1980年高考,英语考试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分数出来了,英语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得知恢复高考后,已经当了5年兵的刘震云说:“我知道77年可以开始高考,我就跟副指导员万为东谈‘要不我别当兵了,我回家去考试去吧’,他说‘你回去也行,我也给你用不上劲’,所以我就回家了。”
回到河南老家,刘震云在一所中学当上了民办老师,白天上课,夜晚复习。5月复员,7月高考,刘震云以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对于普通人而言,几乎每个人都有挥之不去的高考记忆:
@聪聪老豆
那年高考碰到38度高温,那时还没空调电扇,考场里拖来很多冰块降温,我的位置边上就是个大冰块,然鹅,我的成绩也被冰住了
@tracy🐬
我是98年参加的高考,当时我家在乡下,我因为在城里读高中,所以高考也在城里。我是自己坐公交车去考试的,我爸妈没想送我去考试后来发现好多同学的爸妈都在考场外等着考场只有电扇,还没开,只有冰块,等我考完,全身衣服湿透了。中午我在我一个同学家歇了一会儿。
@感冒男孩
2002年的夏天,大综合,我当年是自己悠闲滴从石路骑着自行车去一中高考的,因为反正文科都不行,所以就随便了。那天不下雨,但是天很热,早上和往常一样去考试,语文无压力,因为文科很差!可是现在从事文字工作,还是要感谢高中时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她没有放弃我,虽然我作文很差。
@瑞菊
2005年高考,考场是本校本班隔壁教室,离1楼宿舍也就直线距离30米。熟悉的地方,很平常很幸运,发挥正常,成绩不好不坏。12年后再回想,没有遗憾,这才是最重要的 。
@刘浩
今年正好是高中毕业10年,时间过得好快。想起那年考语文前一晚,恁是一夜没睡着,急得一个人出去跑了几圈……还有那年的物理好难好难
@夏墨
2006年高考,小镇上的要去县里高考,学校提前订的宾馆,坐大巴去的,记得大家在宾馆晚上都还在复习。犹记得妈妈在家农忙收麦子,看到庄上的高考家长去县里陪考,妈妈也放下收割,英语考完出来见到妈妈在和班主任聊天,还好考完了三门主科,不然肯定紧张。还好,发挥不错,考入理想师范大学,感谢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从农村走出来的娃,在苏州安家,感恩父母给予我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Lycoris
我是2014年高考的!也就过了3年,弹指一挥间我已经在上班了。作为一名艺考生,除了艺考的万人大军外,高考就是用3个月的时间去学习人家3年学到的所有知识!高考当天在自己的初中母校,自己以前的初二班主任监考,那种感觉真挺安心的,虽然并没有去读大学,但有高中3年以及高考经历也是人生一笔不小的财富吧!今年高考的学弟学妹们加油!!
@一米
当年高考前学校还放假一周自由复习,我妈把我送到偏僻的外婆家闭关修炼。高考那几天也不寄宿了,老爸每天接送。只记得第一天考完出校门,觉得外面怎么那么多人啊?哦,原来自己是在高考。老师说考完一门扔一门,第一天结束扔掉两门,晚上却紧张得失眠了,后来唤老妈陪我才安然入睡。记得那几天好闷热啊,考场只有风油精,第三天上午考完英语下午就打雷下雨凉快了。
@~jun
2000年参加高考的我,高考改革的第一年,3+物化生小综合。那时候考试还是七月789三天,天气炎热,考场里放了好几桶的冰块依然是汗流夹背。那个回不去的年代里发生的事情依然记忆犹新,2000年参加高考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