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二代”,是奋斗的一代,还是垮掉的一代?
所谓“华二代”,特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移民海外的华人后代。他们通常自小在国外长大,和保持着中国传统习惯的父母一起生活,是在文化冲突中成长的一代。
近日,一位美国“华二代”引起广泛关注。这位名为黄艾迪的男生,热爱音乐、街舞、篮球,这一切与其他这个年龄阶段的男生非常相似。而让他声名远扬的,是他精湛的厨艺。作为远近闻名的“明星厨师”,他对小笼包有特殊的偏爱,他开了一家叫“包好吃”的餐馆。黄艾迪表示,尽管他只是一个小餐厅的业主,他仍然会在食物的世界里高谈阔论。他坚称“我就是我,所以我才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言语中充满了平凡却不平庸的气息。
在法国,许多不精通法语的中国人苦恼于生病后难以顺畅和医生交流沟通。语言不通,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更是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使病情加剧。2012年11月,出身于温州医学世家的汤泽在巴黎美丽城开设了全科诊所“欧华诊所”,这一家诊所可用普通话和温州话接待病人,避免了华人在法国语言不通的问题,更让华人感受到了深切的关怀。虽然只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但由于细心、多思,汤泽在法国开设的诊所造福一方,展示了“华二代”的风采。
据法国媒体统计,至少27%的“华二代”成为管理人员,而法国人只有14%能做到。并且,44%的“华二代”都能拿到高等教育文凭,在其他人群中,这项比例仅为33%。
而在美国,华人中有57.2%的人从事管理、软件开发、会计等高级“白领”工作,这一比例远高于美国的平均值32.4%。当然,也不乏低收入“蓝领”华人。无论是哪一种,都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华二代”的生活能比自己更好。
“华二代”,应该做奋斗的一代,而非垮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