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参加读报学英文课程
(美国《侨报》)
据半岛都市报报道,3月11日,在东海中路与燕儿岛路交会处,一名73岁的老人从19楼坠下身亡。据介绍,这是一位美籍华人,患有忧郁症,老两口在青岛居住多年,计划本月回美国。
空巢格局已形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三次移民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国外打拼。他们的父母或继续留在国内生活,或随子女移居国外。然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缺少孩子的陪伴,家都会成为空巢。
留守在国内的华人空巢父母可分为城市和乡镇两类。城市留学人员的父母构成了城市空巢老人的主要部分。乡镇空巢老人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中国传统侨乡,不少村镇“家家是侨户、人人是侨眷”。
在华侨之乡福建长乐,最显著的标志便是随处可见的西式“豪宅”,然而整个村子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只有老人们在晒太阳,打麻将。村里土地大半荒芜,“豪宅”则交给农民工打理。
华侨华人问题专家认为,乡镇空巢老人一般都有较强的生活能力,乡邻、亲友之间能够相互照顾。而城市空巢老人一般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受教育层次更高,精神与情感诉求也更多。此外,这一人群更不擅于与亲友、邻里之间进行沟通,所以在面临突发事件和疾病时也更加无助。
也有一部分父母和子女一起移居国外。由于国外生存压力较大,许多儿女无暇照顾父母,再加上语言不通,子女上班时老人只能呆在家里,过着一种特殊的“空巢”生活。
空巢隐患渐凸显
华人的空巢父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城乡迁徙所导致的空巢老人相比,他们和子女的距离更远,文化差异也更大。
海外华人空巢父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生活照料、疾病医护和精神慰藉。
留守国内的空巢父母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在遇到困难时大多感到很无助。许多老人感叹:“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而他们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接到子女的电话和翻看子女的照片。
对于那些移居国外的老人来说,语言是他们在国外生活最大的障碍。很多独居老人与外部几乎隔绝,每天大部分时间花在买菜做饭上,打开电视机也不知道里面在说什么。长此以往,老人更容易心生郁闷,陷入孤独。许多老人因此不愿在国外常住。
一些华裔老人会选择前往当地的老人中心,但那里西式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很不如意。想喝点粥不行,想打打麻将也没有。很多老人只能把苦闷憋在心里。
调查指出,华裔美籍老人因为家庭疏离、体弱多病,又担心自己成为家庭负担,出现自杀频率超高的特殊现象。美国的华裔长者中15%有自杀倾向。
空巢之困如何解
如何让华人空巢父母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慰藉,在情感上有所依托?
要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子女回国发展,也不能指望空巢老人随子女移民海外,应该从改变老人的生活环境入手。在这方面,国内侨乡和国外华人社区已经开展了积极的尝试。
如侨乡温州的“侨界老人幸福之家”,那里为留守老人提供了多种休闲娱乐活动,老人们还可以到“爱心医疗站”免费看病。该辖区的每位留守老人都有一份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空巢老人仅仅有社会的关注是不够的,儿女的关心才是给空巢老人最好的礼物。即使不能陪在老人身边,也要和父母经常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一个电话、一次视频传递的不仅仅是平安的消息,更是对父母的爱和挂念。
此外,空巢老人也应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多参加社区举行的活动,经常与人沟通,让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