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访中国低空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徐昌东

“大胆去做!快速去做!去做就好啦!”见到徐昌东时,他正操着一口江浙口音,催促商业伙伴快速将项目落地。

短短半天时间,3到4场活动安排,作为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协会会长、中国低空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的徐昌东正以如此效率,推动中国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落地。

低空经济(Low-altitude Economy)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中,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飞行活动的主体。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以下简称《意见》)对通用航空业定义为,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意见》中写到,及时总结推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实现真高3000米以下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无缝衔接,划设低空目视飞行航线,方便通用航空器快捷机动飞行。基于此,业内普遍认为,真高3000米以下即为低空。

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

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低空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打开了3000米以下低空经济的未来。2023年,低空经济又被政府定义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从那个时候开始,低空经济走上了正规化发展的快车道。”徐昌东刚一落座,就直入主题。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被定为‘低空经济元年’,它也成为中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启动时刻’。”徐昌东激动地说。

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创新层层突破,产业生态繁荣壮大,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中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不会变

中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是不会变的,中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估计30年左右将实现县县通机场。

“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选项。”徐昌东认为,通用航空产业配套的大量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将会完善我国公共交通网络,推动基础建设投入,促进基建上下游产业链平稳增长,恢复用工需求保持就业增长,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为偏远地区交通出行提供便利,中国已完全具备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经济基础。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具备了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实际上,低空经济在中国发展没有任何阻碍。”徐昌东对中国工业报肯定地表示,“国家正在努力建一个低空网络,既能够监管,又能够协调指挥,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一个完善的低空网络。”

“空域的管理网格就像打鱼的渔网一样。无人机这样的‘小鱼’出来了,就需要把网格弄小,原来网格较大。这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现在国家需要时间来做。”

谈到低空经济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徐昌东表示,“中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是不会变的,而且中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我估计30年左右就会实现县县通机场。”

通用航空产业推动者的社会责任

直升机具备应用场景广泛、提升效率、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应急排难等特点,只有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让人们获取正当利益,大家才会自觉参与进来。

徐昌东关注低空经济、通用航空领域,很重要的一个起因和应急救援相关。他对中国工业报说,紧急救援代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频多,紧急救援频繁且难度高,非常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这方面需要借助于民间航空的力量。


徐昌东

国家开放低空领域后,徐昌东开始生产直升机,并提出一个新思路:救援直升机,国家只用不养。紧急救援中心是以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医疗救护;第二部分是物资,包括仓储、紧急救援的设备等;第三部分是居住;最后一部分就包括飞机、汽车等机动力量。

如果按照国际标准,600公里半径内有一个紧急救援中心的话,“紧急救援的范围是一个直径600公里的圆圈,直升机需要在2小时内到达。根据黄金72小时的救援标准,全中国需要建立50个紧急救援中心。”

由于直升机采购、维护费用高昂,仅依靠政府财政作为每年所支付的费用将是相当巨大的一笔支出,一方面,社会和国家需要紧急救援体系,这个紧急救援体系以直升机为核心装备;另一方面,完全依靠国家和政府养直升机产业又不现实。徐昌东提倡,在各城市建立直升机航空俱乐部,平时,飞机可以托管在航空俱乐部,但在诸如地震、海啸等重大灾害发生时,由国家主导向机主发出号召进行救援,即可成为灾害救援的预备力量。

徐昌东对中国工业报分析指出,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1000到1500美元时,会发展汽车产业;到4000到5000美元时,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根据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中国需要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他进一步指出,纵观美国通航发展史,今后20年之内,预计中国通航飞机将会达到和美国一样的二十几万架,到那时,几万架直升机保有量可以组成社会力量的应急救援。

“直升机具备应用场景广泛、提升效率、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应急排难等特点,只有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让人们获取正当利益,大家才会自觉地参与进来。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挣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资,这个行业才能蓬勃发展。”徐昌东表示。

通用航空产业将是第四块大蛋糕

美国有二三十万架低空小飞机,无人机可能有几千万架,中国一定会在15年内达到和西方同等水平。

在徐昌东看来,当下,中美通用航空产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人民日报曾援引全球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和中国民航局数据报道称,截至2016年,美国拥有211793架通用飞机,而中国在民航登记注册的通用飞机仅2272架。

“低空经济发展,首先要有直升机,而直升机的运行,涉及到小型机场、管理系统、指挥系统、网络系统等,还有配套的销售、维修、养护、加油、租赁、培训、物流、医疗、通讯……而直升机的制造,又将带动复合材料、轮胎、发动机、零配件等多种产业的发展。”徐昌东对中国工业报表示。

以美国为例,美国有300万人直接为通航产业服务,有500多万人间接为其服务。徐昌东认为,在未来10年内,中国通用飞机市场将呈现一种井喷态势,并且将因此形成一条崭新而巨大的产业链。

徐昌东的研判是有现实依据的:“对标世界航空大国美国来看,美国只有1万架不到的大飞机(商用航空飞机),但通用航空飞机有二十几万架。相比之下,中国有14.43亿人口,美国总人口约3.5亿,美国有23000座机场,包括起降点和通用机场、商用机场。中国现在只有不到一千座机场,所以,中国的发展潜力将会很大。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战略,中国有2862个县级行政区,每个县将会建一个通用机场,实现真高3000米以下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的无缝衔接,通用航空产业经济规模达上万亿元。”

徐昌东对中国工业报说:“中国高铁发展到今天的42000公里/年的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造船吨位世界第一,中国的手机覆盖率世界第一,中国汽车的保有量世界第一。15年后,中国通用航空飞机保有量一定和汽车一样超过美国。通用航空产业将是我国继汽车、船舶、高铁之后的第四块‘大蛋糕’。”


轮值主编:韩好、成才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