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副市长:外迁市场及医院疏堵北京

  ▲2013年9月17日,东三环拥堵严重(资料图片)。

  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摄

  昨天,北京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交通拥堵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告以及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

  副市长陈刚代表市政府向大会进行报告,并出示了一张“三味药”的药方,用来治理交通拥堵。

  在随后的全体会议审议阶段,14名委员和代表或剖析问题,或提出批评,或给出建议,直抒胸臆把脉“首堵”。

  京华时报记者张然 黄海蕾

  □病因

  人口及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

  昨天,副市长陈刚代表北京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这份由30个部门和区县政府联合办理的重量级议案最终形成办理报告,其中深刻分析了北京“首堵”的原因。

  陈刚指出,交通拥堵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是人口规模、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2012年本市常住人口达到2069万人,远远超出城市总规的调控目标;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20万辆,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600万辆。综合预测2020年本市全日出行总量将达到7600万人次,小汽车的年均行驶路程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

  此外,中心城人口8年增长了360万,建设规模增加三成。七成就业、九成优质医疗、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约80%机动车和70%小客车出行集中在六环路以内。与此相对,由于发展不平衡,新城配套不健全,导致职住不平衡的“潮汐”交通现象。

  在路网和公交建设方面,如今五环路内轨道网密度为0.51公里/平方公里,与国外大城市中心区轨道网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相比有较大差距。

  □药方

  第2味 药优化布局

  适时修改北京城市总规

  前奥运时代编制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旨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的重要作用,但因为种种原因,其中部分内容已略显尴尬。

  比如当时规划到2020年以前建成交通枢纽37处,目前仅完成10处;规划永久性公交场站326处,目前仅完成185处。陈刚指出,下一步必须要明确和公开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报告指出,北京将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近期将重点编制《北京交通发展纲要》,完善专项规划。

  小商品市场将启动外迁

  陈刚介绍,将完善全市的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物流空间布局,严格限制未列入规划目录的商业物流设施建设。此外,近期将重点启动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

  昨天,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前期调研,发现北京有很多小商品市场,比如大红门,进货出货都是河北等周边区域的居民。

  她透露,有关部门已经在跟河北等地对接商谈一些物流项目,从而疏解一部分非服务本市居民的物流对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

  近期集中力量聚焦通州

  陈刚指出,下一步将探索用经济的手段鼓励中心城功能转移,鼓励在新城选址。近期要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同时加大顺义、亦庄、大兴等新城的建设。

  比如,医疗资源疏解将聚焦通州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市政府报告指出,下一步将科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限制中心城大型医院扩张,鼓励以整体搬迁或者主题搬迁等模式,逐步疏解服务全国的综合性及专科性医疗机构。

  京津冀合作出年度计划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建立更加切实的区域合作机制。其中包括细化落实京冀、京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引导城市功能和人口在更大的区域内合理分布。

  陈刚介绍,近期将重点推进新机场及临空产业区建设的区域协作,完善7个铁路枢纽,加强其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健全区域公路网络,加快京台、京昆、密涿等高速公路建设。

  第2味药职住平衡

  地铁沿线建房引导居住

  陈刚介绍,为了建立就业和住房对接机制,促进就近居住,将综合规划园区产业、居住、配套等功能,控制园区周边配套居住用地的投放时序。针对中心城外围已经建成的大型居住区,将研究制定促进就地就业的政策。

  为了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将利用轨道交通沿线的闲置、空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建设租赁房,明确配租对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就业人群就近居住。此外还将试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或者企业自有用地建设租赁房等方式,加强产业功能区的住房保障。

  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解释称,所谓控制投放时序指的是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建设时序需要进行控制。她表示,下一步在这方面将进行精细化把握。

  第3味药交通出行

  建立合理停车价格体系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建立合理的停车价格体系,根据停车所占资源的真实成本,合理确定基本停车位价格,引导市民理性购车。同时将调整公用停车设施收费标准,提高设施使用效率。采取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实施占道停车管理方式改革。

  此外,北京的绿色交通体系急需改善,力争到2015年建设1000个自行车租赁点,形成5万辆规模。此外报告还指出,为了提高中长距离出行效率,北京将加快市郊铁路建设,出台市郊铁路联合建设管理办法,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开行市郊铁路。

  □委员建议

  昨天,在全体会议审议阶段,14位委员、代表争相发言,就政府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批评和建议。鲜有空话、套话、奉承话,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核心。

  “最大限度减少规划利益干扰”

  委员赵巨鹏指出,中央对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是科学的、清晰的、一贯的,但在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我们的城市人口规模、机动车保有量等指标一再突破总体规划。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制定得不够科学,还是城市总体规划执行不力,偏离了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对此我们是不是应当反思呢?”他指出,代表议案提出要加强规划管理,人大城建环保委也提出要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规划的利益干扰和规划动态调整的随意性等。这些意见值得重视和反思。

  “交通管理应建立行政问责制”

  委员陶庆华批评交管部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他指出,北京的交通设计和建设比较粗糙,如海淀黄庄路口,人流、车流混杂,交通拥堵严重,虽然有过街天桥,但距离交通路口过远,大多数行人过马路依然选择地面通过,不走过街天桥,影响了路口通行效率。

  又如西直门立交桥,拥堵十几年毫无改变。“这反映出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可能存在官僚主义作风”,陶庆华建议,交通管理应建立行政问责制。今后类似问题再出现应有人承担责任。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