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陈吉宁谈环保法的变革

 
    欧联网3月14日电:据欧联通讯社北京报道(记者:张寒萍)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接受了记者采访。2015年,是陈吉宁任职环保部长的第一年,也是“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的一年。陈吉宁主要就环保法的实施、治霾、治水几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展开。

 
     新环保法的一个特点是,环保部门将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加强联动,违法者不仅受到行政的处罚,严重的还要受到刑事处罚。陈吉宁说,环保法的这些新规威慑作用很大,2015年全国移送行政拘留的案件2079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685件。

 
     陈吉宁说,按照环保法的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对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环保部公开约谈了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掀起了新一轮的环保风暴,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环保法“咬住”不放松的还有污染企业。陈吉宁说,新环保法中的“按日计罚”原则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2015年,仅这一类处罚的金额就达5.69亿元。但陈吉宁强调,处罚不是目的,严格执法是为了让企业看到守法的重要性。此外,各级环保部门责令关停取缔违法企业两万家,力度前所未有。
    但这一年,即便拿着刚硬的环保法,环保部门也有碰壁的时候。陈吉宁坦言,现实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党委政府及部门不落实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导致环保的压力层层衰减,越到基层责任越不清楚、越不落实。同时,还有大量的企业不重视污染治理,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关于治霾,陈吉宁说,空气治理是否有效果,他关心3个数字的变化:空气优良天数是否增多,重污染天数是否减少,以及全年的PM2.5浓度是否下降。
    他介绍说,2015年,在全国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PM2.5浓度平均下降了14.1%。最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珠三角整个区域已经实现全年PM2.5浓度达标。美国NASA的卫星也观测到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出现细颗粒物浓度降低。
    陈吉宁说,我们在一个重点地区的PM2.5达标,就像跳高一样,终于摸到杆了,非常不容易,增加了治污的信心。在他看来,目前我国的大气治理依然处于攻坚阶段,尽管采取了很多铁腕措施,但也比较容易受到气象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要走出前期高污染累积的影响,还需要时间。
    对今后的水污染治理,环保部的布局是“1+2”。陈吉宁解释说,“1”就是要保证饮用水安全,全面公开饮用水安全的相关信息,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程监管。“2”是管好“最好的水质”和“最差的水质”这两端,陈吉宁说,这意味,水质好的江河湖泊不允许变差;老百姓反映突出的劣五类水体,特别是城市黑臭水体要限期解决。
    2013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大气、水污染治理方案,但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却迟迟不见踪影。陈吉宁今天透露,酝酿中的土壤治理方案已经修改了50多次,目前文稿已经基本成熟,按照程序报批后就可以实施。
   陈吉宁说,花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我国土壤污染的基础数据非常薄弱。而且,与大气、水污染治理不一样,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与土壤污染防治有关的法律规范,相关的工作也很分散。尽管没有专门的治理方案,但是近年来土壤污染治理的工作一直在按“十二五”的规划进行着。
    2016年,陈吉宁面对的不仅是水、大气、土壤治理的攻坚战,还有诸多的改革难题。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的前一天,环保部宣布撤销了原有的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设置水、大气、土壤3个环境管理司。陈吉宁今天解释说,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保工作以改善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变化。
    在陈吉宁看来,这不仅仅是两个司变三个司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些流程的重构,与其他改革的衔接,比如环评制度改革的衔接。
    另一项改革的硬骨头是,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的垂直管理。陈吉宁说,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为今后统筹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管理打下基础。
    陈吉宁介绍说,目前已经有10多个省市提出全面试点或部分试点的改革意向,环保部也正在编制试点意见。按照环保部的时间表,将用今年1年时间完成试点,2018年之前完成改革。
    在陈吉宁看来,此项改革不仅仅是一个监测监察执法的改革,还涉及到省、部之间一些关系的重新界定,一些审批权限的重新梳理,是一个牵动全身的工作。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