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北京直线距离80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广袤的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库布齐,这是中国第七大沙漠。30年前,这里曾是不毛之地,被称为“死亡之海”,农牧民们饱尝沙漠生活的苦涩艰辛。美国《国家地理》/乔治-斯坦梅茨。
如今,经过科学治理,这片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1/3已经披上了绿装,10万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创造了沙漠地区摆脱贫困的世界奇迹。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实践和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树立了典范,全球唯一沙漠论坛--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将库布齐七星湖作为永久会址。
今年9月,库布齐沙漠吸引了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进行为期8天的拍摄。乔治有着15年沙漠航拍经历,是一位几乎飞遍全球极端沙漠的摄影大师,自驾动力飞行伞,以独特的航拍视角记录下库布齐沙漠脱贫后的新风貌,向世人呈现了一个中国打赢沙漠脱贫攻坚战的鲜活样本。
库布齐沙漠独特而美丽的沙漠绿洲风光成为旅游、越野爱好者、体育赛事的新选择。
骆驼曾经是沙漠里的唯一交通工具,如今成为向人们展示生态美景的载体。
1999年,第一条库布齐穿沙公路建成通车,揭开了大规模防沙治沙的序幕。如今,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网,让沙漠出行十分便捷。
采用“孙子兵法”,以路划区,分而治之,通过穿沙公路把沙漠化整为零,在公路两侧种草植树。
库布齐穿每年都要进行飞播作业,年复一年的坚持,让沙漠焕发了绿色生机。
截止目前,库布齐沙漠已绿化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修复1.1万多平方公里。
在库布齐还种质资源库培育了100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绿色种子。
无污染并远离污染源的沙漠修复土地,成为打造“真正有机农牧产品”有机土壤。
运用沙漠里的光热等资源创新发展“治沙+发电+种植+养殖+扶贫”的生态光伏产业。
曾经散居在沙漠里的农牧民如今都住进了现代化的“牧民新村”,搞起旅游、牧家乐、当起生态工人等,多元化的就业机会,让他们从生态难民转变为生态富民,年收入几十万元,可谓沙漠里的“金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