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达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门
文/榛树 王文
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联合国“世界人居日”大会上,一个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小伙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身着传统蒙古族服装,器宇轩昂,用流利的普通话阐述了蒙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精彩的发言引起了听众的阵阵掌声。他就是在内蒙古草原上家喻户晓,为无数家庭送去健康快乐的蒙医阿南达。提起阿南达的名字,草原上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打心眼里赞叹。如今,阿南达的名字,从草原走向了中国,又从中国走向联合国。
阿南达,著名蒙医肝病专家,清初著名蒙医索南茨楞第11代传人,传统医学博士,蒙医副主任医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特需保健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蒙医药分会理事、鄂尔多斯市蒙医药学会副理事长、鄂尔多斯市蒙医药研究所副所长、蒙医医院副院长,伊金霍洛旗蒙医院院长。
阿南达在联合国“世界人居日”大会上提出如下观点:蒙医蒙药对于治疗肝病、慢性病、老年病有非常特别的疗效,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传统蒙医药应该受到积极推广,从中国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民造福。
而这,其实只是他迈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在他的胸中,有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那就是,将传统蒙医药推广至世界各个角落。
勤奋成就牧民心中的“神医”
医生这一职业,仿佛自出生之日起,就注定的。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的一个蒙医学世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的父亲、爷爷、爷爷的爷爷,都是医生。而且,祖上曾出现过两代御医,至他出生,已是这一家族第11代传人。责无旁贷,他要接过父辈的药箱,当好家族医术世代延续的接班人。
阿南达给前来考察的联合国人居署署长西西莉亚女士等一行讲解蒙医药
蒙医世家的良好环境熏陶了阿南达对蒙医药的兴趣,还在蹒跚学步时,就开始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父亲如何给病人问诊开药。
5岁时正式随父亲学习蒙医,了解蒙医中传统的捣药、配药、包药、炮制等基本操作程序。6岁已能背诵部分处方。有一天,一个病人前来求医,恰巧父亲不在,阿南达见那人胃疼厉害,凭着记忆,学父亲的样子,从药房里取出药,并煞有介事地叮嘱他如何用药,令人惊讶的是,那个病人服药后,胃果然不疼了。
第一次给人看病,便药到病除,阿南达的事迹轰动了邻里。原以为父亲会夸奖他几句话,不料父亲却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病治好了是件好事,万一吃错了呢?人命关天!这是我们医德中最不能容忍的,你犯了最低级的错误。”尽管挨了父亲一顿臭骂,但解除了病人的痛苦,阿南达很有成就感。因为这件事,阿南达“神童”之名开始在草原上流传。
尽管“神童”名声远播,但是父亲依旧严令禁止他看病,不过,采药却少不了他勤劳的小身影。
与其他医学谱系不同,蒙医最看重采药,每一种药草,都有相应的采摘时令,或早或晚都会影响药效。因此,每到采药时节,便是蒙医最忙碌的时候。因为父亲出诊工作繁重,阿南达从6岁起已担负起帮父亲采药的重任。
因此,很小的时候,他就熟知各种草药的疗效与最佳用药时节。他与草药之间天然地有一种默契。这份默契,也帮助他最有效地运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最大功效,最有效地治疗病人。